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硕士]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案】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的异同点

(1)不同点

①泥石流

a. 泥石流是含有大量固体物质(泥和沙、石)的洪流,其容重一般在1.2~2.3t/m3之间。泥石流的性质和流态都不稳定,泥石流灾害常具突发性,其运动速度快,能量巨大,因而破坏能力极强。

b. 泥石流的发育前提

顺坡堆积的大量碎屑物质,在瞬间集聚的超量水源以及山高谷深的地貌条件,构成了泥石流发育的三个基本前提。

②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③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灾害是由于地面陷落或其他工程建筑物的突然塌陷,从而导致生命财产发生严重损失的一种特殊灾害。其危害最大的发生部位包括各种规模的矿山和人口密集的城市。

(2)相同点

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都属于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的小合理经济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频率。

2. 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它如何影响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

【答案】(1)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湖泊是地而卜长期淹水的洼地,水流很慢,水的更换周期一般为十几年到数十年。

②在滨岸带,由于水层相对较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使植物种类丰富,以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藻类最为繁盛,它们是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主要生产者。

③充足的食物养育着多种多样的消费者动物种群。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在滨岸带具有从湖岸向湖心方向呈同心圆状分布的特点,可进一步分为:

a. 湿生植物带

由莎草科植物构成的湿草甸或短期积水的沼泽。

b. 挺水植物带

是长期积水的湖泊浅水带,根和茎的下部浸在水中,上部挺出水面,形成郁闭的高草群落。

C. 浮叶植物带

随着水深的增加,挺水植物逐渐被睡莲、眼子菜等浮叶植物代替,这些植物的根着生在水底淤泥中,叶子和花漂浮在水面上。

d. 沉水植物带

再往深处,苦草、狐尾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发育,它们的根系扎于湖底,茎、叶和花全部沉浸在水中。

④由滨岸带再向湖心延伸,水面开阔,深度加大,有机物质和泥沙含量减少,湖水清澈,按透光程度和氧气含量分为表水层和深水层两个垂直层次。

(2)海洋生态系统

①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由体型很小、数量极大、种类繁多的浮游植物组成,它们直接从海水中摄取CO 2, H 2O 和各种无机养料。广阔的海洋和大量的食料为消费者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海洋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异常丰富。

②由于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在海洋上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大致为同一数量级,即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几乎全部被浮游动物所消费。根据海水深度的差异,可以将海洋生态系统分为浅海带和外海带两类。

3. 你能否举例说明圈层藕合?

【答案】(1)圈层藕合的概念

地球圈层间在物质和运动方面的祸合过程,即圈层藕合。

(2)圈层藕合举例

板块运动的威尔逊模型是解释圈层祸合的模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由此模型驱动的板块运动旋回中,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是由分层发生的上地幔对流运动所驱动的。上下地幔内部的热对流各自相对独立,除了在两者的界面之间存在着能量交换外,在上下地幔之间基本没有明显的物质交换过程。地幔热柱产生于上下地幔的分界面上,形成洋底高原,推动岩石圈板块由大洋中脊处向岛弧一海沟处漂移,同时将一部分地幔物质带入到大陆和大洋板块中,从而也改变了地壳的物质组成。

4. 地球上2~3亿年前曾经存在一个联合古陆,有什么证据?

【答案】地球上2~3亿年前曾经存在一个联合古陆的证据如下:

(1)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大陆进行拼接

人们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大西洋两侧大陆进行拼合,发现大西洋两侧大陆轮廓具有惊人的吻合性。

(2)地质构造带对比

大西洋两岸北美和北欧之间地质构造具有一致性,非洲与南美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造山带亦

具有相似性,并且可以越过印度洋跟踪至南极和澳大利亚。大西洋两侧的两组古老岩石分布区投影到布拉德拼合的图上,它们各自的位置吻合得很好。

(3)古生物与冰川、气候证据

南半球各大陆找到的二叠纪爬行类等陆生生物有惊人的相似性。

(4)古地磁极移轨迹

通过对北半球不同时代古地磁北极位置的测定,把各地质时期古地磁极位置在图上连结成一个线,这条线称为地质时代的极移轨迹。该轨迹表明,北美和欧洲所测的极移曲线并不相合,但形态大致相似。若将两大陆拼合在一起,则这两条曲线就会基本重合,说明大西洋的确曾经不存在,两个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

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特征和地质构造的相似性提出大西洋两岸曾是一个大陆,随后收集了

88大量证据,推测3×10了年前曾经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联合古陆,在2×10年前开始破裂,才慢

慢分离成现今的大陆布局。

5. 什么是土壤肥力?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十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和生命力所在,它是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主动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

(2)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

土壤肥力的大小与土壤的组成成分,土体结构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要主要保持和维护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土壤环境;

②引入有益的土壤生物;

③实施合理的施肥制度;

④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和耕种方式。

6. 何谓天文辐射? 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它对气候形成有何意义?

【答案】(1)天文辐射的定义: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2)天文辐射的影响因素:

①日地距离。夏天地球接近公转的近日点,天文辐射夏大冬小。

②太阳高度角。赤道太阳高度角大,天文辐射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 ③昼长。昼长时间越长,天文辐射数值越大。

(3)天文辐射对气候形成的意义:

①天文辐射夏大冬小,导致夏季温高冬季温低。

②天文辐射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这种热量不均匀分布,导致各纬度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