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概论之世界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概论之世界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概论之世界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8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概论之世界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15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概论之世界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23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概论之世界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30

一、名词解释

1. 《最后一刻》

【答案】《最后一刻》(1927)是匈牙利人保罗•费乔斯执导的一部实验性独立长片,此片在好莱坞一举成名。这部影片主要是由一个溺水的人最后的视像组成,通过比较长的快速剪辑的段落表现出来,受到了法国印象派风格的影响。

2. 爱森斯坦

【答案】爱森斯坦(1898—1948),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3. MPPDA

【答案】MPPDA 成立于1922年,身是电影公司联合组成的社团。MPPDA 的。任务之一是帮助避免来自外部的审査。其中,制片法典《海斯法典》是MPPDA 制定的电影行业自我审査的重要策略。

4. 上镜头性

【答案】1919年,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提出的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他反对把照相作为电影中主要和唯一的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是电影艺术构成的基础。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包括四个主要元素:一是装置,包括自然景与布景,以及镜头的构图和各种景次的运用;二是照明,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三是节奏;四是假面,指演员。

5. 简单遮片

【答案】用遮片挡住画框的一部分,摄影师就能为特效专家留出未曝光的部分,然后由特效专家加入遮片绘景。

6. 《公民凯恩》

【答案】奥逊•威尔斯执导的影片。影片以一名记者想要探究出报业大亨凯恩的临终遗言“玫

瑰花蕾”的含义为线索,采用不同的视点叙事,由五个人讲述凯恩的一生,因此这部影片的结构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复杂形态。

影片的问世成为划分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转折点。现代电影在叙事结构、表现技巧和表达方式三个主要元素上和传统电影划开界限。影片在电影语言和视听元素的表现技巧上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是现代电影的典范之作。

7. 革命样板戏

【答案】“革命样板戏”是1970至1972年间中国制作的电影的仅有形态,而且总共只有七部得以发行。“革命样板戏”是舞台作品的翻版,它将现代京剧(京剧是毛泽东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

一)、较为传统的芭蕾与革命军事题材融合在一起。《红色娘子军》是样板戏电影中最著名的一部。这部芭蕾舞剧由几位作曲家集体配乐,描述了1930年代中国内战期间一支女子革命小分队的真实故事。

8. 安东尼奥尼

【答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是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大师。60年代是他的创作盛期,奠定了他世界电影大师的地位,其作品主要是“关于人类感情的三部曲”:《奇遇》《夜》和《蚀》,以及他的第一部彩色影片《红色沙滇》(1964)。因安东尼奥尼对色彩大胆、反常规、反现实的探索,在电影史上广受赞誉,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

9. 施隆多夫

【答案】福尔科•施隆多夫是七八十年代再掀创作高潮的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他创作有《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等影片。1979年,他将德国著名作家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铁皮鼓》搬上银幕。影片以独特的视点——一个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的不愿长大的孩子奥斯卡的眼睛,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中各色人物的众生态,目睹了他们的种种丑行以及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逆来顺受的丑陋国民性。

10.新好莱坞

【答案】电影史通常将1967年~1976年或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把这个时期延续下来,即将60年代发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统称为新好莱坞1967年《邦妮和克莱德》等以对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反讽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拉开了新好莱坞的序幕。

11.梅里爱

【答案】梅里爱(1861—1938), 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爱1895年看过卢米埃摄影机之后,决定将影片加入自己的节目中。1896年他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并由此走上与卢米埃“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第一次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装、布景、机器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都运用到电影中。梅里爱的代表作品是1902年摄制的《月球旅行记》,这是一部具有非凡想象力

的幻想片,也是他的电影艺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

12.《罗生门》

【答案】日本导演黑泽明1950年执导的影片,根据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莜竹丛中》和《罗生门》改编而成,在一连串的倒叙回忆中,讲述了一个强盗杀死武士、并强暴了武士妻子的故事。影片采用多重并列的叙事结构,虽然每个人都叙述同一件事、但再现版本却都大相径庭,而且最后旁观者樵夫的矛盾叙述又多一重的曲折迷离。黑泽明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段,将影像空间巧妙分为三个风格迥异的区间,代言各自不同的叙事角度和方式;在镜头语言方面,以惊人的娴熟姿态将移动摄影引入了日本电影的森林段落中。这些现代性、开放型的电影观念,使该片成为了日本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二、简答题

13.什么是“斯大林神话”?它对苏联电影业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答案】1945年至1953年被称为苏联电影荒年期,斯大林将苏联人民二战与卫国战争胜利成果占为己有,变本加厉地推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苏联生产了一大批后来被称为“斯大林神话”的影片,影片中斯大林被塑造成神,歪曲了现实伪造了人物形象。与此同时,苏共中央对电影工作者发动斗争,斯大林甚至亲自过问影片创作,压制了电影工作者与苏联人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电影创作遭到严重破坏。1952年苏联电影产量仅5部。

14.简述“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政府是如何认识电影,并发展电影事业的。这些方针和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答案】“十月革命”后,苏联面临贫困和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宣传共产党的思想和政策、团结和教育广大群众成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迫切的任务,其中最有效最合适的手段是利用和发挥电影的面向大众的普及作用。政府拨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专门研究和培养电影人才的学校“莫斯科电影学校”。列宁认为„„电影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艺术”。强调电影的政治性和倾向性。这种方针和措施是成功有效的,电影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追求是什么?

【答案】追求真实、自然地反映社会现实,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与人的冲突、心灵的冲突。反对浮夸、肤浅的电影风格,如白色电话片。要建立大众的、真实的民族电影。提倡真实原则,从当前的现实问题出发,直接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整体审美原则,取消认为臆造的情节,舍弃专业演员,直接在街头巷尾摄取影片素材,以此来反映当前的社会现状。在对白中使用方言,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是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影美学运动,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电影的走向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