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2.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4. 合体字
【答案】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合体字有两种,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5. 四呼
【答案】四呼是指以唇形为标准区分韵母的四个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
,完备十清人潘未《类音》,一直乎,合称四呼。“四呼”这一名称首见十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
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韵母不是i 、u 、ü。和不以i 、u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是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韵母是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6.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7.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如“小明吃了苹果。”
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二、简答题
8. 你认为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与日常随意谈话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两者都属于口头语体,但是前者属于演说语体,后者属于谈话语体。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与日常随意谈话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1)谈话内容不同
①谈话语体是人们在日常的交谈活动中形成的。由于交谈的范围很广,它使用的词语也是非常丰富的。不仅运用大量的口语词、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有时也补排斥使用某些科学术语和政治术语。它还普遍使用具有表情色彩和描绘色彩的词句,词汇和语法体系中的种种表情成分都被充分地利用。
②与谈话体相比,演讲体不管在用词还是交谈范围都会狭窄和正式一些。演说有一个中心,有一个具体的主题,不像谈话语体话题那么分散
(2)语体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
①谈话语体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极强,在语言形式上有各种省略,因为有表情手势和交谈时的话题做补充,这些省略并不影响意义的准确表达,完全能为对方所理解。因为是互相交谈,句子一般比较简短,即使要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也不用长句子,而是多采用几个短句子表达。在语音上,谈话语体常常会夹杂着一些超语言的剩余部分,有时还允许个别因素的脱落,较多的同化、异化现象,产生一些音变等。
②演讲体是一个人独自讲话,对语言环境的依赖不像谈话语体那么强。
(3)参与者不同
谈话语体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交谈,是多人参与的,而演讲语体则是一人的演讲,是不需要其他人参与使用的。
9.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案】《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各种记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人民创制各种汉语记音与汉字注音法的经验总结。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有:
(1)汉字的注音工具
用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注音都有很大的缺陷,前两种要以认识大量汉字为基础,如果没有易识的音同或音近的字就难以注音。注音符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不完全是音素字母,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也不够方便。《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上克服了上述各种缺点,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需要。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事实证明,《汉语拼音方案》正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3)此外,《汉语拼音方案》还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10.举例说明补语的类型和意义。
【答案】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补语的类型及各类型的意义(语义指向)如下:
,是因“放”(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例如“他放跑了罪犯”
而“跑”了。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结果补语前头不用助词“得”。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是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是指向主语或宾语。
(2)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数量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如:“心里痛快<极>了。”“我去好<一点>。”
(3)情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情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语性短语; 有的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这两种补语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如“那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4)趋向补语
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如“树林里跳<出>一只大老虎。”
(5)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是指表示动量意义的补语。有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看了几遍│走了一趟│看上几眼│打了我一下│跟他们会一会│好好聊一聊”。另外一种是时量补语,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例如“住了三天│等了一个钟头”; 或者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