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2.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3.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一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
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4. 动态助词
【答案】动态助词是指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状态的助词,又称时态动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称为“体”或“情貌”。常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5.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
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如“小明吃了苹果。”
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6.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7.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二、简答题
8. 审查下面字音结构表,指出每个错误分析的原因,并把正确分析填上。
【答案】y 、w 不是声母,是隔音字母。零声母音节中,开头的是韵头i 、u ,则换y 、w ,开
头是韵腹i 、u ,则加y 、w ; 开头是ü则加y 并省掉ü上的两点。在进行音节分析时必须将隔音字母换回音节要素原貌。
tui xiu lun 都是韵母的省略形式,都省略了韵腹字母,必须写出韵母原貌。
gong 的韵母以io 代ü,gong 的韵母o 代u ,都须还原。
9.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指什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与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00年10月,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
,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它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
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和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10.请问汉语非主谓句和主语省略句有什么区别?
【答案】非主谓句是指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主语省略句是指在使用中因前文中己出现该句主语承前省略而形成的主谓句。两者的区别是:
(1)主语省略句的主语虽然省略了,但它是确定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补出来省略的部分; 非主谓句不同于主语省略句,它是无需补出或者无法补出其他成分的句子,如硬要人为地补上一个主语,所补的主语也往往是不确定的,或不自然。
例如:一“昨天你看电影了吗? ”
——“看了。”答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
“刮风了。”是非主谓句,不可以补出“天”作主语,因为这种说法不合汉语习惯。
(2)非主谓句没有上下文或一定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完整明确的。主语省略句是主谓句承前省略而成,它与一定的语境相联系,缺少语境则会表意不明确。
11.什么是词义?
【答案】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12.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有哪些? 它们的修辞效果是什么? 试举儿个综合运用的例子,分析它们的类型和表达效果。
【答案】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交错使用,前后配合,互补互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可使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例如:杜鹃花开遍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来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袁鹰《井冈翠竹》)
这是比拟辞格的两次连用。“欢送”“毛竹”是把毛竹比作被欢送的人,这是一次比拟。让毛
,是把毛竹比作能欢唱又能飞的动物,这又是一次比拟。文字写得极其竹“一路欢唱着飞下山了”
生动活泼,使读者对毛竹有深刻的印象。
(2)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称“兼格”。它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彩多姿,使文章的表达更有文采和力量。例如:
真是天大的喜事! 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是拟人,又是夸张。它描绘了喜事临门,皆这是拟人和夸张两种辞格兼用。“扫帚在欢笑”
大欢喜的景象。
(3)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的几个辞格互相配合,使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大中有小,变化层出,从而加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