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项目分析

【答案】项目分析是指对测验或量表的项目质量的分析研究。其内容包括:

①题目的难度分析。难度指标是测验取舍题目与编排题目顺序的依据。

②题目的区分度分析。指一个项目是否能把某一团体的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一般用题目得分与外在效标的相关系数,或与测验总分的相关系数为指标及求高低分组通过率之差等。

③广义的项目分析还包括定性分析,即从题目的思想性、内容取样的适切性以及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加以评鉴。

2. 测验标准化

【答案】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编制和施测所遵循的一套标准程序。其内容包括确定目的、科学命题、选取代表性样本、做题目分析、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与解释、分析测验的信度、效度等。其目的在于使编制或修订的心理测验符合标准测验条件的程序。如果测验结构好,样本大且有足够代表性,对所测查的心理变量是在符合常模要求的标准情况下取样的,其测验就是标准化的、有成效的。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实证效度?它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有何异同?

【答案】(1)实证效度

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是否有效,应该以实践的效果来作为检验标准。被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简称为效标。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差异,实证效度可以分成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

①同时效度:效标资料是与测验分数同时搜集的。同时效度主要用于诊断现状,在于用更简单、更省时、更廉价和更有效的测验分数来取代不易搜集的效标资料。

②预测效度:效标资料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实际工作成绩来确定的。预测效度的作用在于预测某个个体将来的行为。

(2)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异同

①相同点。这三种效度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衡量测验的效度,相互补充,共同验证测验的有效性。

②不同点

a. 它们是估计测验效度的不同方面:内容效度是确定测验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所要测量的行

为领域,结构效度是确定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实证效度是对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b. 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结构效度主要用于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实证效度主要应用于能力倾向测验。

c. 确定它们的方法也不同。确定内容效度的主要方法是逻辑分析法,确定结构效度的方法包括测验内部寻找证据法、测验之间寻找证据法等,实证效度的确定方法包括相关法、区分法和命中率法。

4.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5. 试析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虽然传统智力测验在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如结构效度不明朗,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智力测验仍被作为有效的智力个体差异评估工具而得到广泛应用。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智力本身虽具有可变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具有稳定性。其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智力在其相应团体中的相对位置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⑵智力测验实际运用于选拔和安置人员时,往往被实践证明其对学生和职业等效标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度,因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正确率。

⑶由于智力测验对不同团体可能存在的不公平性,人们已经试图从改善智力测验本身来缓解这一问题,比如改善题目结构,或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团体编制不同的测验,或在同一测验中为不同团体制定子常模等。

⑷从另一角度来讲,当智力测验被用于选拔人员时,更应看重的是其预测效度而非其公平性。只要一个测验确实能够在一定的录取率下相当准确地筛选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那么该测验就应是可行的。

6. 已知16人参加一次测验后在奇数题和偶数题上的得分情况, 试用两种以上方法估计测量信度。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

【答案】由题目可得,题目中涉及的信度是分半信度,可以采用分半信度来求解。由于被试

在基数题和偶数题上得分的标准差不同,所以不能采用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分半信度可以用弗朗那根公式和卢仑公式。具体算法如下:

(1)弗朗那根公式

式中

变异数,分别表示所有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表示全体被试在整个测验上的总得分的变异数。

代入数值得,

(2)卢仑公式

式中表示同一组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之差的变异数,其他符号的含

义与弗朗那根公式中的含义相同。

代入数值得,

7. 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为何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

【答案】(1)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原因

①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任何类型的测验,都应该保证测验结果的信度。 在常模参照测验的信度评估中,通常是以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相关程度越高,信度就越高,测验越可靠。

②然而,由于以相关系数表示的测验信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受测者团体异质性的影响,即被试异质性越高,测验分数分布就越广,从而相关系数越高,测验信度相应也就越高,因而,这些信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的应用价值就不免受到怀疑:目标参照测验的目的一般不在于鉴别个体差异,而在于了解个体在所测内容上的掌握水平。

③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试团体在目标参照测验上的分数分布比较集中,如高中毕业会考,一般来讲,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这样一来,若用相关系数作信度指标,由于其受到分数分布的影响,那么即使测验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所得的信度系数也会很低。可见,通常以相关系数所表示的信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是不太适用的。

(2)目标参照测验的效度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原因

①测验的效度是任何一个测验的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因而,效度分析在目标参照测验的质量评估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目标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方法与常模参照测验中所介绍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太大差异,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统计指标上。以相关系数所表示的效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是不太适用的。

②如在效标关联效度中,常模参照测验一般用测验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验效标关联效度的指标,而相关系数大小受到分数分布的影响,不适用于目标参照测验,因而有人提出以“决策效度”来评估目标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