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进口关税
【答案】进口关税是指进口国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关税。进口关税一般在外国货物直接进入关境或国境时征收,或者在外国货物由对方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等地提货并运往进口国的国内市场销售时,在办理海关手续中征收。进口关税主要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
2.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答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又称“肮脏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为维持其汇率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进行有目的干预的浮动汇率制度。
3. 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一种广义的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单位,但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发行具有含金量的银行券。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必须把本国货币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固定比价,并且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币制,必然使本国的对外贸易、财政、金融受制于与之挂钩的金本位制国家,因而该币制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与金本位制一样能够抑制世界性的货币供给过度增长,但它同时在国际储备增长方面允许有更大的灵活性,即储备可含有黄金以外的资产。然而,金汇兑本位制仍具有金本位制的上述其他弱点。
4. 收益率
【答案】收益率又称“回报率”,是指投资一定期限的资产所得到的收益占投资本金额的年平均比率。一般而言,收益率与市场价格成反比例关系:收益率越高,价格越低;收益率越低,价格越高。
5. 私有化
【答案】私有化又称非国有化,是指政府将国有企业或由国家控制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出售和承包给私人,从而限制和缩小国有企业的作用,扩大私有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同时改进其余未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经营。
6. 贸易转移
【答案】贸易转移是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果之一,是指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实现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在一些国家之间签署特惠贸易协定,对世界贸易有如下两种影响:
(1)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导致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代替了过去各自的国内生产和消费,即创造出了新的贸易;
(2)这些国家之间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使得它们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它们过去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即贸易活动由它们与其他国家之间“转移”到签约国内部。
前者称为“贸易创造”,能够促进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后者是“贸易转移”,它将损害其他非签约国的利益,降低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7. 流动性
【答案】流动性是指将资产在不遭受损失的前提下转换为现金的速度和难易程度,它体现资产的变现能力。在所有资产中,货币的流动性最强,因为货币本身就是交易媒介,它无须再转换为其他东西便可用于购买和支付。
8. 贸易战
【答案】贸易战是指世界范围内贸易壁垒的增加所引发一系列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结果导致世界贸易量的萎缩。在贸易战中,各国往往一方面通过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另一方面又通过商品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手段来抢夺国外市场,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造成全世界贸易的萎缩。如果贸易战只是通过关税税率来进行就被成为“关税战”。经典的关税战如美国1930年通过《斯穆特-哈莱关税法案》,对进口产品课征平均高达的关税之后,引起其他各国纷纷报复,竞相提高关税,结果到1933年国际贸易额跌落到低谷,仅为1929年的1/3。
二、综合分析题
9. 在发展中国家1982年开始发生债务危机之后,美国银行管制机构加强了对国内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贷款政策方面的管制。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在伦敦银行业的业务份额大大下降。你能找出这两种现象间的联系吗?
【答案】美国银行管制的加强增加了它们的交易成本,使得它们相对于未受严厉管制的银行而言,竞争力下降了。这使得美国银行很难与外国银行进行竞争,导致了美国银行在那些存在直接的、缺乏管制的外国竞争的市场上业务份额大大下降。
10.假设两个各方面条件的相同的国家都对各自的进口商品实行同样程度的限制,不过一国采用关税方式,另一国采用配额方式,这两种政策都会导致两国国内消费相同、均衡的増加。请问哪一种政策将引起本币更大程度的实际升值?
【答案】本国支出的増多,将增加征收关税的国家所消费的进口品的数量。但是,对于实行配额的国家来说,进口不会增加。所以,如果实行配额的国家的实际汇率与征收关税的国家的实际汇率上升幅度相等,那么实行配额的国家对进口品有过度需求。所以,与实行配额的国家相比,征收关税的国家实际汇率的上升幅度更小。
11.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粮食、石油。分析以下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
a. 中东战争使得石油供应紧缺。
b. 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销售。
c. 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
d. 俄罗斯农业歉收。
e. 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
【答案】日本是制造品(M )的出口国和原材料(W )的进口国,其贸易条件由世界制造品和原材料的相对价格来衡量。通过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制造品相对于原材料)的变化可以确定贸易条件的变化。在以下的解答中,世界相对供给把和相对需求反映的总是M 和R 的相对关系。假设所有国家都是大国,所以这个变化会影响世界的相对价格。
a. 中东石油供给的突然中断会减少原材料的供给,导致世界相对供给的增加。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将向外移动,压低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恶化日本的贸易条件。
b. 韩国汽车产量的增加会加大制造品的供给,导致世界相对供给的增加。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将向外移动,降低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恶化日本的贸易条件。
c. 美国发明的一种对石油燃料的替代品,可以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进而增加世界相对需求。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将向外移动,提高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改善日本的贸易条件。即使日本没有安装核反应堆也将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世界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了。
d. 俄罗斯的歉收会减少原材料的供给,导致世界相对供给增加,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向外移动。由于俄罗斯对制造品的需求减少,会导致世界需求减少,所以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将向内移动,降低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恶化日本的贸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