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贬值率

【答案】贬值率是“升值率”的对称,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百分比,可以用汇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衡量一国货币的贬值率。

2.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答案】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指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在经济分析中,一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3. 从价关税

【答案】从价关税是指按课税对象,以一定的价格实现的收入为计量单位征收的税,即按照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从价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从价税额=货物价值X 从价税率。从价关税一般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从价关税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价格越高,其征收税额就越多;课税对象的价格越低,其征收税额就越少。事实上这是按纳税人实际收入的比例征收的税。我国的营业税、消费税等属于从价税。

4. 比较优势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5. 集体行动

【答案】集体行动是指关于经济活动中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如果某项活动或者福利的获得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集体行动问题就出现了,即决策集体的每个成员必须单方面决定是否参与提供某种集体产品。因为集体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所以使得不为集体产品的提供付出成本的集团成员也可以获得集体产品。集团越大,分享收益的人越多,个人的行动对集团利益的影响越小,集团内的成员“搭便车”的动机就越强烈。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个人的自愿,集体产品的供给将是不足的,集体产品不可能依靠个人的自愿提供来解决。因此,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6. 道德风险

【答案】道德风险是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示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风险分担。

7. 信心问题

【答案】信心问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时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对美元有信心,为了保证美元信誉,美国需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该货币制度运行的另一项必要条件是保证国际清偿能力的供应,为此美元需要大量外流,而这又意味着美国必须持续存在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并导致人们对美元丧失信心。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信心问题是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8. 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它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实践中通货膨胀常用消费品价格指数(CPI )的变化来度量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商品和劳务”不包括金融资产;②货币价格指用货币表示的价格,而非用其他商品表示;③价格总水平,而不是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④持续上涨,表现为一种趋势。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可以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二、综合分析题

9. 最近,为了保护美国消费者利益,美国采取行动禁止进口某些中国产品,比如含铅的玩具和不符合标准的海产品。某些人说这是双重标准。如果我们以这些原因限制某些产品进口,我们为什么不限制由工资待遇极低的工人生产的产品呢?这个依据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为什么?

【答案】这个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

(1)国内市场失灵论。关于安全标准信息的缺少导致政府只是简单的禁止不安全的产品,而不是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他们愿意承担的风险。这样,美国一直禁止从中国进口不安全的产品,另外也禁止美国自己生产的不安全产品。

(2)贫民劳动论。工资反映生产率,因此低工资国家中工人的竞争能提供在美国相对昂贵的部门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进口改善了美国的生活标准。同时,外国工人能够选择呆在出口部门低工资的工作而不是其他部门工资更低的工作,使得他们的状况也改善了。

10.增加政府支出对上述问题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案】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増加。为了阻止本币升值,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购入外国资产,增加货币供给量。所以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国外资产增加,对应负债等额増加。

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官方储备资产增加(借方项目),非官方储备的私人资产(金融项目)减少(贷方项目)。

11.下段文章摘自1986年9月22

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一一《欧洲人可能支持美元》

为阻止美元相对于西德马克的贬值,欧洲各中央银行将不得不出售马克购买美元,对汇率进行干预。但是市场中的货币交易总量比政府所持有的全部资产多得多。

在外汇市场上每天都有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各种货币在进行交换。如果没有美国和日本的支持,即使欧共体两个最具经济影响力的成员一一英国和联邦德国一一所进行的干预都不会对市场产生

多大的影响。然而,共同体各中央银行仅仅做出干预意图的声明就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经济学家在给总统的报告中说只有当市场不寻常地无章可循时,或者是当干预与市场当前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干预才可能是有效的。

a. 你同意上文所说的联邦德国对马克汇率的影响力很小的观点吗?

b. 你同意上文关于干预效果的评价吗?

c. 说明“仅仅作出干预意图的声明”如何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