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1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2. 集权与分权

【答案】集权与分权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

(1)集权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①集权是指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的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优点: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有利于管理工作实现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③缺点:限制了中下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信息传递慢; 企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

④适用于规模不大、经营内容比较单一、地区分布较集中的企业。

(2)分权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①分权是指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分权主要有两种:A. 按管理的主要过程或职能进行分权,将供应、生产、销售等部门决策权力交给各部门的负责人; B. 按产品或按生产和销售的地区进行分权,各个地区可以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②分权的优点:A. 有利于各事业部对所负责的产品或地区从计划、生产到销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调动事业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领导者发挥才干和培养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条件; B. 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问题; C. 各事业部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信息沟通快。

③分权的缺点:A. 易产生本位主义,相互协调困难,统一指挥与调度不够灵活; B. 一些职能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管理费用增加。

④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品种多、市场变化快、地区分散较广的企业。

集权与分权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分权或集权。

3. 战略性变革

【答案】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考虑如何剥离非关联业务; 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必须考虑购并的对象和方式,以及组织文化重构等问题。

二、判断题

4. 根据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模型,领导者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明茨伯格的划分,管理者的角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决策方面。其中,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

三、简答题

5. 激励中的强化理论及其行为修正。

【答案】(1)强化理论的概念

强化理论又称行为矫正理论,是由美国的斯金纳(B.F.Skinner )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应。该理论着重研究人的内在或外在行为结果对其以后行为的反作用。

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这种行为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控制该行为的重复出现与否。即,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这种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

(2)强化理论的行为修正

强化理论的行为修正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

①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是指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使其重现和加强。这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在管理中表现为奖酬,如认可、赞赏、增加工资职位提升、高奖金、提供满意的工作条件等,这些可使员工的行为重现和加强。

②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是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如批评、惩罚等),使员工为了减少或消除可能会作用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从而使其行为符合要求或避免作出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③自然消退,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卜的否定使其自然消退; 另一种是指原来用正强化手段鼓励的有利行为由于疏忽或情况改变,不再给予正强化,使其逐渐消失。

④惩罚,是指用批评、降薪、降职、罚款等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措施来创造一种令人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环境,或取消现有的令人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

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J 性。惩罚是阻止错误行为发生的方法,它的速度通常快于自然消退中的忽视手段,但其效果只是暂时的,并可能会在以后对职工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影响。

6. 何谓创新,创新与维持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案】(1)创新的含义

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创新工作作为管理的职能表现在它本身就是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它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活动; 创新工作也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有其内在逻辑性,建构在其逻辑性基础上的工作原则,可以使得创新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创新工作是管理过程的重要一环,是重要的管理活动,具有逻辑的结构。

(2)创新和维持的联系和区别

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力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或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保持系统的有序性。

仅有维持是不够的。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由于社会的需要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向系统供应的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也在不断改变,系统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则可能被社会所淘汰。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

作为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维持与创新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任何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系统运转的维持和创新而展开。只有创新没有维持,系统会旱现无时无刻无所不变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而只有维持没有创新,系统就会缺乏活力,适应不了任何外界变化,最终会被环境淘汰。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

7. 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制订计划根本没有用。”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答案】(1)该种说法不正确。

(2)具体原因

计划是指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计划分为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由于环境在不断变化,计划可能会跟不上变化,但计划具有灵活性,所以制定计划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有其特定的目标,计划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要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建立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