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906财务会计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

【答案】(1)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如比率分析等),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将财务报表信息转换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财务报告分析比财务报表分析范围更广。它不仅分析财务报表,也分析其他相关财务报告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财务分析的范围最广。财务分析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包括比率分析、净现值法等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在分析起点、分析对象、分析方法以及分析目的上都有所区别。

2. 简要说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项会计要素的核算,主要应解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①会计确认是指对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判断,以明确它们是否对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以及影响什么会计要素的过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但这些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并非全部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因此,在实际进行会计核算之前,需要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把非会计核算内容排除在外,而对于影响会计要素的内容,则要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即影响什么样的会计要素。从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来看,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属于会计确认,编制记账凭证也包含会计确认的内容。

②会计计量指的是在明确了企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会计要素之后,进一步确定其影响程度,即对有关会计要素的数量增减变化产生多少影响的过程。会计计量主要是货币计量,因而也可称之为货币计价。但企业会计有时也提供一些非货币信息。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是紧密相连的。例如,编制记账凭证既是会计确认的过程,同时也是会计计量的过程。

③会计记录指的是将企业经济活动对有关会计要素的影响性质与数量正确记录下来。登记会计账簿是典型的会计记录的方法。

④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是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沉和某一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2)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是紧密联系的,而且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划分为四个独立的过程。

3. 当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业务符合确认为预计负债的三个条件时,应当按照履行该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如何确定最佳估计数?

【答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一一或有事项》的规定,预计负债是指对符合一定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进行确认的负债。

(1)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应该作为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 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计负债必须是企业在当前条件下已经承担的义务,即企业没有其他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现时义务;

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根据不确定性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将其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四种;

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企业对其金额进行估计。

(2)当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业务符合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的三个条件时,应当按照履行该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应当分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①所需的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即上下限金额的算术平均数)确定。

②所需的支出不存在连续范围的,或虽然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但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如果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如果最佳估计数涉及多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单个项目”是指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只有一个,如一项未决诉讼、一项未决仲裁或一项债务担保;“多个项目”是指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不止一个,如产品质量保证。

4. 与编制传统预算相比,企业编制作业预算的优点有哪些? 作业预算适合哪些企业?

【答案】作业基础预算是以作业管理为基础,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的的预算管理形式。在作

业分析和业务流程改进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据此预测的作业量,确定企业在每一个部门的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并运用该信息在预算中规定每一项作业所允许的资源耗费量,实施有效的控制、绩效评价和考核。建立在作业层次上的预算制度是支持持续改进和过程管理的有效工具。

与传统预算不同,作业基础预算在战略与预算之间增加了作业和流程分析及可能的改进措施,并在改进的基础之上预测作业的工作量以及相应的资源需求,通过预算来满足。作业预算程序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目的是追求持续的改进。

作业预算适用于那些间接费用占比比较大并且已经实施了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此外,试图以降低成本,改善作业流程来盈利的企业一也可以采用作业预算。

5. 以企业合并方式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遵循特定的会计处理原则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遵循以下规定: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但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绘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等的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不构成取得长期教权投资的成本。该部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一一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持有的对第三方的投资作为出资投入企业,接受投资的企业原则上应当按照投资各方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作为取得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4)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照《企

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一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确定。

6. 简要回答存货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答案】存货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确定的方法主要有: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售价。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