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蒋捷是宋元之际一位著名词人。宋末即与刘辰翁等“以词鸣一时”,然其生平事迹晦昧难晓。蒋捷入元不仕,其人品获得一致好评。陈廷焯称许他“人品高绝”,况周颐夸赞他“抱节终身”,然历代词论家对其《竹山词》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对其词风及其词学渊源也颇有争议。本文拟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对蒋捷《竹山词》作一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蒋捷生平事迹作一考证梳理,尤其是对他入元后的生存状况予以特别关注。通过对几则少有人关注的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蒋捷入元后隐居流浪江浙一带,曾在常州家塾任教,又曾为相士,晚年又回到常州老家定居。浪迹社会最底层的生存状况,正是蒋捷作为早有词名的词人,却与当时著名词人周密、张炎、王沂孙等无任何往来的原因,也是他的词在内容与风格方面都呈现出与其他三家不同面目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对《竹山词》题材内容作一全面深入的分析。竹山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及身世之感贯穿始终。笔者将竹山词按题材内容分为五类:1、抒发寄托神州陆沉与身世飘零之感喟的词。这一部分作品是竹山词中的精华,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身世飘零之感以及有为之年而无所为的惆怅与落寞交织其中,难解难分。2、悲今悼昔的伤时与节序词。3、寄托遥深的咏物词。4、自有特色的寿词。5、清新活泼的小词。竹山无论是咏物词、伤时与节序词,还是应酬之作寿词都多有寄托。竹山描写生活小事的词,语言清丽自然,富有生活情趣,为竹山词中之别调,亦为风雨如晦的宋末词坛注入了一线生机。 第三部分,对竹山词风作一准确客观的评价。竹山词风历来颇有争议:朱彝尊以为竹山源出白石,陈廷焯则以为竹山乃稼轩附庸。当代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亦不出此二论。蒋捷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而词论家们往往只着眼于一点,各执一端,均未能对竹山词风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以笔者之见,竹山既非姜派,亦非辛派,而是融两家之长,自成风格。竹山抒写家国之恨、身世之感的词作以淡语说愁,悲壮中寓恬淡;描写景物的词清疏淡远;描写生活小事的词清丽自然、情趣盎然。竹山词风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通过《竹山词》在词的风格、语言、体制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对蒋捷在词坛的地位作一客观历史的评价。蒋捷在众体皆备、诸家齐出的宋末词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无愧于“宋末四大家”的称号。最后论及蒋捷人品、词品、词风对后世词人主要是清初阳羡派词人的影响。 综上所述,蒋捷《竹山词》反映了宋元之际南宋遗民凄苦落寞的心境以及其他种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在风格上脱众家窠臼,独树一帜,其词风直接影响到清初阳羡派词人的创作。蒋捷在宋末词坛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