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之中国美术通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南宋四家
【答案】南宋四家又称“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南宋四家发展出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这种“一角半边”的构图,在画面中留下大片空白,使画面和景物变得更加简洁、主体鲜明突出而意境完整。这是“南宋四家”在总结前人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在艺术上高度提炼得到的构图样式,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的诗意。李唐代表作有《清溪鱼隐图》,刘松年有《四景山水画》,马远有《踏歌图》,夏圭有《溪山清远图》。
2. 白描
【答案】白描是一种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是一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由宋代李公麟所创。在白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以不着色彩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而著称。白描既精密严谨又注重格法技巧,包含人文士大夫的审美情致。这一单纯洗练,朴素优美的艺术形式丰富了民族绘画的技巧。
3. 岭南画派
【答案】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4. 洛神赋图
【答案】《洛神赋图》是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它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此图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义,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5. 展子虔
【答案】展子虔是北朝隋唐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洛阳、西安、扬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观中创作了许多壁画。展子虔工于绘画,创作范围较广,善画佛道、人物、鞍马、
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实,尤长于山水。他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其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代表之作,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图中的山水“空勾无效”,但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己开点苔的先声。人马体小若豆,但刻划一丝不苟。此画已脱离了为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游春图》构图壮阔沉静,设色古艳,富有典丽的装饰意味,体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也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
6. 没骨法
【答案】没骨法是指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7. 吴门四家
【答案】“吴门四家”是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吴门四家”中“沈周与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是吴门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 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风的另外两种类型,体现了滥觞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画的普遍特点。
8. 小景山水
【答案】小景山水是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它以表现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的小景见长。作画多是小轴,很秀雅,也很有情趣,引人人胜。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之外别开新境,使现实可居的世界变得清丽可善,受到宫廷贵族与文人骚客的欣赏和喜爱。代表作品有惠崇的《溪山春晓图》和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
二、简答题
9. “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答案】“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是指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循石造型是西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因为当时就有很多种手段可以制造出较为精细的雕像,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
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其代表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
10.秦汉雕塑的代表作以及特征是什么?
【答案】(1)秦汉雕塑的代表作: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也是秦汉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2)特征:
①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②内容上,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干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期时代成就的标志。
③艺术特点上,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④总体布局上,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11.简述《苦瓜和尚语录》及其理论贡献。
【答案】《苦瓜和尚话语录》是中国清代绘画理论著作,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占有重要地位。
(1)《话语录》简介
《话语录》是由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一一中国画“黄山派”的创始人石涛所著。
①《话语录》内容与结构
全书分十八章,前四章围绕“一画论”就画法原理发挥见解,高屋建领,多有精义。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就山水形象、意境、笔墨、格调、书画关系等,展开讨论。第十八章则明确提出了革新创造的绘画思想。
②《话语录》特点
统观全书,先讲原理,次述运腕,最终引申出理论主张,构成了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石涛把对画理画法的认识提向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件和系统性,具有充分的逻辑力匡刽兰巨。
(2)《话语录》理论贡献
①“一画”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是“一画”,“一画”被视为是世界万物包括绘画的根本原理和法则。以“一画”观认识绘画,则“‘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
②革新自由创作
石涛从“常”与“变”、“万”与“一”、“受”与“识”等辩证关系出发,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主观与客观、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多样与统一的关系,抨击了食古不化的时弊,提出创造性的艺术主张:“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