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818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答案】由于政府支出中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一般自发性支出所能产生的效果要小,因此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各种自动稳定器作用有限。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政策时滞。从认识到总需求的变化到各种乘数发挥作用,都需要时间; ②挤出效应问题; ③政治阻力; ④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一方面乘数大小难以确定;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日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而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2.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式子。其中,所谓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有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3.总供给曲线
【答案】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得到的,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出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产出递减。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当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时,就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对货币工资变动能作何反应的假定。在短期,就业量的变化是引起总供给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长期,资本积累的变化、
技术进步等都会影响总供给水平。
4.结构性失业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
二、简答题
5.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答案】(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相机抉择,积极主动地变动财政的支出和税收,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机动性财政政策。
(2)依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尽管各种自动稳定器一直在起作用,但作用时间较长,效果也不理想,因而需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政府执行财政政策是斟酌使用的,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衰退时,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总需求,使之接近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充分就业预算平衡。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则应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施和贯彻,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运行效果不错,但之后出现的滞胀使它受到了怀疑。这说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同样具有局限性,因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影响这种则政政策作用的发挥。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滞。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变动财政政策以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
②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 政府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③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导致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还存在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政府增加支出,会使利率提高,私人投资支出减少,即发生挤出效应。所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尽量使其效果接近预期目标。
6.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案】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分析如下: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
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
,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业”
因此,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7.什么是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涵义?
【答案】(1)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离散形式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k 为人均资本,y 为人均产量,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 减去(n+δ)k 项。(n+δ)k 项可以这样来理答: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
(2)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涵义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较高。相反,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一劳动比率不变,需要把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这种资本广化的要求使得资本深化变得更为困难,从而使得人均资本量减少。三、计算题
8.生产函数。
(1)求人均生产函数y=f(k );
(2)忽视人口增长、技术进步,求稳态经济下人均资本水平、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水平; (3)求黄金分割律经济时期人均资本存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水平。
【答案】(1)根据生产函数,人均生产函数
(2)经济稳态条件为
,求解得到人均资本存量
人均消费水平。
,即。。将人均生产函数代入经济稳定条件可得。代入人均生产函数可得人均产量,(3)若不考虑人口增加和技术进步,则黄金分割律经济时期的均衡条件为
,于是人均资本存量,人均产量
,人均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