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860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累进税

【答案】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增的一种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例如,假定收入高的纳税人为甲,收入低的纳税人为乙。甲缴纳的税收为t 1,收入为s 1; 乙缴纳的税收为t 2,收入为s 2。当t 1/s1>t2/s2时,则称这种税是累进税。

2.理性预期

【答案】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

(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

(2)为了作出正确的顶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简言之,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和

,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自然率假说)

3.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

,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4.索洛剩余

【答案】索洛剩余又称索洛残差,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为总产出增长率,为劳动的增长率,为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为索洛余量。因此,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二、论述题

5.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

【答案】目前宏观经济学中的分歧还是比较多的,但这并不是说,宏观经济学不存在共识。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有以下几点:

(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 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一定程度讲,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GDP 的水平和GDP 的增长。其次,在长期,GDP 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 也随之增长。

(2)制度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基础性制度,例如清晰界定的产权和不存在腐败,对实现高经济增长是非常关键的。

(3)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强调了货币供给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决定因素,宏观经济学界几乎一致同意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时时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4)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在短期,价格是戮性的,所以总需求至关重要。由于总需求在短期影响产出,所以,所有影响总需求的变量都能够影响经济波动。由于总需求的变动对短期波动是重要的,政策制定者对经济进行密切的监控。

(5)在短期,政策制定者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

在短期,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取舍关系。宏观经济学已经说明,政策制定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从而使得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于可

控范围。

(6)预期是重要的

理性预期理论强调经济主体一般受到最优化行为的驱动,因而他们对未来变量的预期应该是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作出的最优预测。

6.利率与汇率的变动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下表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请分析利率与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由表可以看出,自2002年起,为应对通货膨胀以及其他经济问题,我国多次卜调存贷款利率。这种存贷款利率上调一方面是应对宏观经济现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众多影响:

①有助于缓解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从而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自2002年起,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出现了一定的过剩,这种过剩的流动性刺激企业投资的过度增加。通过上调存贷款利率有助于合理控制信贷综合和信贷投放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抑制一些行业的过热投资。

②有望为股市“降温”。当前存在资产价格过高的问题,需要对市场进行引导,有必要通过上调利率等方式进行有效引导。上调存贷款利率势必给股市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投资者对未来股市盈利预期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加大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达到给股市降温的作用。

③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率上调对稳定通胀将产生正面效应。通过适时适度地上调存贷款利率,将稳定通胀预期,抑制较高的物价向更高水平的通胀转化。

,外汇储备保持快④统计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一直呈现“双顺差”

速增长。加息后,进一步加大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得外国资本由于没有利率风险而更加空前地进入中国市场,外汇压力越来越大,通货膨胀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2)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单边的升值,而且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众多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