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规范分析
【答案】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规范研究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规范分析,同样离不开价值。规范要有效,必须以相关的价值为基础。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规范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存在着彼此联系的四种形式,即事实判断、价值判断、规范判断和命令判断。这种关系,在政策分析中处处都表现出来。
2. 公平
【答案】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在一般意义上讨论不平等问题时,往往是基于一些抽象的哲学观念来判断差异是否合理,但这些观念又往往是难以把握的; 对是否存在不平等的判断也遇到与社会福利的加总类似的问题,即不同个体在进行判断时所依据的观念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在社会层面上很难取得一致。
3.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莫斯卡,德国的密歇尔斯等。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应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己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的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社会利益。
4. 政府
【答案】政府是一个国家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一般地,将政府称为第一部门。政府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它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公共机构(或组织)组成; ③它在提供物品(或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目的:④通过合法地行使强制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5. 决策树法
【答案】决策树法是指利用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该力法能使多阶段决策清楚、有条件地进行,是分析决定方案优劣的十分有价值的基本工具。
6. 孔多塞悖论
【答案】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包括:①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 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7. 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有: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8. 边界分析
【答案】边界条件,是相对应输入情形输出等价类直接在其边缘上,稍高于其边界和低于其边界的这些状态条件。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通常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值,选取刚好等于、稍小于、稍大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它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为实现边界分析,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
①饱和抽样,指通过多重阶段的采样过程获得;
②诱导性的提出问题,可以用多种形式,诱导地提出各种可供思索的问题,让人们回答讨论; ③边界估计,指制定一个积累频率分布图。
边界分析法与等价类法有两方面区别:
①边界分析不是从某个等价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选出一个或几个元素,使得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对象;
②边界分析不仅根据输入条件,还要根据输出的情况(按输出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
9. 描述统计
【答案】统计方法一般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用归纳性的数值来概括一组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统计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总体特征时,或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描述统计是大量存在的。
10.公共决策体制
【答案】公共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通常一个完整的公共决策体制应由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等组成。
二、简答题
11.简述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与机制。
【答案】(1)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并直接促进公共部门的责任:
①公民的参与可以反映公民的需求与偏好,使行政部门的政策与行为能与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的需求相契合,回应公民的需求。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府的代表能力和回应力;
②公民参与使公共管理者知晓公民对公共组织绩效的评估意见;
③参与也向公民提供了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公民做出判断: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④参与促使政府的改善,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也增强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和支持。
(2)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现存的主要机制包括: ①公开听证。在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政策、规划和决策上,举行公开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和相当利益群体的意见,以保证政策、规划、决策更符合民意,更符合公众的利益。
②民意调查。民意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期待,对政府政策的评价,对政府行为和绩效的评估,这是构成政府责任的基础。因此,进行民意调查是促进政府责任的基础工作。民意调查虽然十分重要,但并不能替代公共管理者的理性判断。
③咨询委员会。在许多国家,如美国,联邦政府设立各种各样咨询委员会。吸收外界人员参加咨询委员会,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加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改善行政机关和外界的关系; 可以扩大行政机关做出合理决定的范围; 可以利用外部专家的知识,使决策更加科学化。
④利益群体。任何社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利益集团,作为非方组织它是体现个人与国家之间媒介功能的基本途径。虽然利益集团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公共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使成员的愿望转变为政治需要; 同时亦可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在西方国家,没有利益集团的协助,政府的许多业务很难进行。但另一方面,利益集团的观点往往是狭隘的,甚至是自私的,因而常常牺牲公共的利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