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4城市学基础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制

【答案】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体制或制度为公共政策提供外部组织环境。政策过程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体制。因此,政策的制定或实施,都与体制息息相关。体制类型多种多样: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尤其以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经济体制最为重要。

2.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目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它限制了目前投入的选择范围,即已经在政策上投入的资金、人力制约了决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错误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者总是进退维谷,进即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退即不追加投资,要面对的是已投入的资金由于政策终结无法收回的结果。

3. 不确定型政策

【答案】如果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因存在某些不可控的因素,从而选择的方案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甚至有一些是决策者根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这种政策就是不确定型政策。也有人对不确定型政策依据各种可能结果出现概率的可知性做出进一步的区分,将可以预测可能结果出现概率的不确定型政策称为风险型政策,将不能预测可能出现结果出现概率的不确定型政策称为不定型政策。

4. 政策执行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执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政策活动的一个组成环节。

5. 变量

【答案】变量是一种可衡量的特性、态度或行为,它能影响理论和假设中的关系。变量是项目中存在某种联系的指示器,研究人员要在业已存在的某种特征或性质以及对目标和其他变量的影响中找到这种联系。变量和那些作为可适用于特殊行为事例的一般看法、概念相联系。变量是可以衡量的指标,它们能解释、影响一个主题、论题、问题或目标。因变量依赖十其他变量,从

其所假设的特征的理论意义卜看,其他变量出现在因变量之前。

二、简答题

6. 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如何加以克服?

【答案】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1)政策终结的障碍

由于政策终结涉及一系列的人员、机构和制度等复杂因素,因此,政策终结碰到许多困难或障碍。

①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主要有三种人:a. 政策受益者,政策受益者不愿意既得利益受到损失; b. 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不愿意承认他们制定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c. 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者不愿意看到政策的被终止。这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

②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己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是如此。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

③行政机关的联盟

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些反对终结的行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 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制终结。

④利益集团的阻碍

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止政策终结。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证明,利益集团的力量很大,他们总能左右公共政策,他们和政治家、政府官员互相利用,形成一个“铁三角”。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结更加困难。

⑤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销,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政策制定要通过法定程序,政策终结也要通过法定程序。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因此,许多政策经终结行为因此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

⑥社会舆论的压力

公共舆论确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范围和方向。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公共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在当代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公共舆论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

⑦高昂的成本

政策终止必须付出的代价有两个方面:a. 现行政策的沉淀成本; b. 政策终止本身的成本。

经过评估确定某项政策必须终止,这就意味着再将政策实施下去,投入的成本不仅无效,还会造成损失; 而如果不再实施此项政策,己经投入的成本就不可能再发挥效用,只能成为沉淀成本。除此以外,政策终止也需要支付较大的成本。其中包括:a. 政策终止本身所需要的各种费用; b. 在政策终止中为权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给因政策终止而受到损失的公众所支付的补偿费用等。

(2)作为一项困难的政策行为,政策终结要求政策决策者运用高度的智慧和技巧,采取灵活的策略,加以妥善处理。

①重视说理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为确保政策终结的顺利进行,政策决策者首先应该重视做好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应该通过有效的说理工作,让人们明白:政策终结井不是某些机构或个人前途的丧失,而是改变劣势、寻求发展、迈向成功的新机会。

②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

为了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可以采用新政策出台与旧政策终结并举的方法,及时地采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使人们在丧失对旧政策期望的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希望。这种做法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关于政策终结的争议和阻力,削弱反对者的力量。

③选择有利的终结时机和焦点

选择恰当的时机是政策终结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政策终结成功与否完全依赖于时间和机遇。这种策略的另一种形式是“转移公众注意焦点”的策略,即政府将公众注意力的焦点引到另外的事件,以降低公众对政策终结的关注,进而减少终结阻力。这也是一些外国政治家们常用的伎俩。

④“力场分析”、传播试探性信息与“闪电”策略

a. “力场分析”策略,又称知己知彼策略。在政策终结前,必须斟酌政策终结的“政治情境,,,即了解赞成或反对终结的团体的力量虚实,所持的立论基础,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及可使用的资源等。这样就需要加强社会调研,及时获取反馈的信息以了解民众心态,估测所涉及的地方和利益团体的影响、损失程度,从而做到心里有数,沉着应对,削弱反对势力,扩大支持基础,顺利实现政策终结。

b. 传播试探性信息。指政府在正式宣布终止某项政策之前,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流露出进行终结的信息,以测定公共舆论对这一行动所持的态度。这种试探性的政策终结方法,有助于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从而认清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减轻舆论给终结带来的困难。

c. 保密或“闪电”策略。一些事关重大的政策,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长远角度出发,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