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60公共政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片·德洛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是公共政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的标志。
2. 政策科学运动
【答案】现代政策科学的产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它的诞生地—美国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关。政策科学这一概念首先由拉斯维尔提出,他在《政策科学》一书中,首次对政策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他在1968~1971年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在这些著作中,他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具体而详尽的论证,使政策科学的“范式”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拉斯韦尔一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德洛尔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认为与传统的常规科学相比,政策科学有一系列的创新。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所倡导的政策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政策方向在美国已基本体制化了。每个社会科学学科都建立了特殊的、与政策研究相关的组织,在20世纪后半期,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作为一个知识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3. 回归分析
【答案】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推断法。依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 线性模型又可依自变量数目的多少,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称为一元回归分析; 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称为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常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遇到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手段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处理。
4. 充分性
【答案】充分性山威廉·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中提出,它是政策评估标准的类型之一。充分性是指特定的效益满足引起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程度,它明确了对政策方案和有价值的结果之间关系强度的期望。
5. 政策评估
【答案】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6. 过程途径
【答案】过程途径的要点是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的研究,这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观点在公共政策研究上的反映。政策过程被视为是一系列政治活动的构成。根据政策过程的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从而发现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决策应当如何做出。
7.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是指因共同利益或兴趣而联系在一起,具有共同态度的人。在经济学上,是指股东、债权人等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有要求权的人; 在管理学上,是指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他们对社会或政府提出特定要求。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8. 公共政策学
【答案】公共政策学是指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政策系统、决策体制及政策过程,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政策思维,政策价值观,未来研究,政策战略(元政策研究),政策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与评估,从大政方针到各层次、各部门的具体政策研究等。
9. 决策权力
【答案】决策权力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决策者,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决策权力可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化,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①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
②政府系统内部的纵向分化;
③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④政府决策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和制约。不管形式如何,决策权力都是一种力量,是反复对决策发生影响或直接作出决策的权能。决策权力的这个特点,充分反映了它在社会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有效的强制力。
10.政策主体
【答案】政策主体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等。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过程存在着差别。因此,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政策科学的沦著或教科书往往将政策主体或政策活动者划分为官方的和非官方的两类。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二、简答题
11.澄清和确定目标有哪些途径及方法?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澄清和确定目标的具体途径及方法如下:
(1)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判断构成政策目标的基本前提或依据,政治因素也在目标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认定政策目标必须考虑价值因素和政治因素,即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使隐含着的价值问题清晰起来; 它假定价值观是人类行为或行动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价值分析中主要涉及:政策及其目标的价值含义、价值的一致性,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对明确价值观的可行性限制; 价值组合、价值冲突、价值观的加强和改变以及进一步假定的价值内容。为澄清目标而做的价值分析,主要解决目标反映谁的价值观,目标相关群体的利益等问题,因此,要着重考虑决策者及其他政策参与者的价值判断。政策目标往往是少数人的价值观的体现,因而价值分析首先要问谁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谁的偏好、利益得到了反映。价值观主要是一种超理性的东西,因而不能作理性的分析或定量研究。目前可以利用的最好方法有:对上述提到的各种价值表征进行人为研究; 对作为规范性的价值系统即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决策分析(包括不同价值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预测分析(资源分配是价值观最突出的表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