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利德

【答案】德语世俗声乐体裁利德始见于13世纪的恋诗歌手时代,15世纪后半叶,复调利德兴起,为三声部歌曲,旋律位于中声部或最低声部,15世纪复调利德的创作大师有伊萨克、芬克和森夫尔。16世纪中叶以后,德语利德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影响,拉索和哈斯勒成功地将佛兰德音乐技法和意大利风格融合。

2. 《我的祖国》

【答案】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通过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对美好山河的赞美、对英雄人物的讴歌,表达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六个乐章分别为:(1)维谢赫拉德,(2)沃尔塔瓦,(3)莎尔卡,(4)捷克的田野与森林,(5)塔波尔城,(6)勃兰尼山。

3. 威尼斯乐派

【答案】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威尼斯形成的音乐流派。创始人为佛兰德作曲家维拉尔特,主要作曲家为A. 加布里埃利和G •加布里埃利叔侄二人。他们运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有两架管风琴和两个唱诗班席位的条件,写作了两个唱诗班交替歌唱、两个管风琴交替演奏的“协唱(奏)

,甚至将合唱队分成四至八个声部进行对比交替,创造了多角度的音响效果; 他们还将复调合曲”

唱手法运用到器乐音乐创作中,促进了器乐音乐的独立发展。

4. 蒙泰威尔第

【答案】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1590年起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1613年起任职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完整留存歌剧作品《奥菲欧》、《尤

,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复调、声乐与器乐之间的比利西斯返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

,并在器乐中采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等例关系,强调以音乐手段表达人的情感,创立“激情风格”

新手法。所作世俗声乐作品包括9卷牧歌,努力深化音乐的表现力,运用了大量背离传统的手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蒙泰威尔第在继承文艺复兴音乐成果的同时开创了巴洛克新的声乐和器乐风格。

5. 《埃莱克特拉》

【答案】理查德。斯特劳斯创作的歌剧。由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根据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同名剧作撰写剧本,剧情为: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女儿埃莱克特拉与其兄弟共谋,将拭夫的

母亲克莉泰姆内斯特拉与情夫杀死,为父亲报仇,事后埃莱克特拉狂舞而死。歌剧大量使用不谐和音与近于无调性的和声语言,预示了20世纪的某些技法。

6. 喜歌剧

【答案】诙谐幽默的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题材轻松活泼,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为平民百姓,往往描写主仆关系等,情节幽默滑稽,音乐简短质朴,以说白和对话取代宣叙调。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紧接着,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发展了各自的喜歌剧。

7. 意大利序曲

【答案】意大利歌剧作曲家A. 斯卡拉第干1680年前后创立的序曲,常置干声乐戏剧之前,

,由“快—慢—快”三段组成,是交响曲的直接前身。 作为器乐序奏,称为“辛弗尼亚”

8. 流浪艺人

【答案】流浪艺人(minstrels )是出现于13~14世纪,在欧洲四处流浪的音乐艺人。他们常常在村头街巷与杂技艺人混合表演,也常为民间红白喜事助兴。表演的音乐大多是即兴性质,与民间音乐有联系。

二、简答题

9. 简述莫扎特的创作和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他是脱离教堂、宫廷,走入“自由音乐家”行列的先行者。

(2)代表作品:

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领域:41首交响曲,二十多部歌剧,27首钢琴协奏曲,7首小提琴协奏曲,各种器乐协奏曲、奏鸣曲以及26首弦乐四重奏等。代表作分别为:

①歌剧:德语歌唱剧有《后宫诱逃》《魔笛》; 意大利喜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或译《唐乔瓦尼》)《女人心》; 意大利正歌剧有《伊多梅纽》等。

②交响曲:最后三部最突出,它们是《降E 大调交响曲》(K.543). 《g 小调交响曲》(K.550)和《C 大调交响曲》(K.551)。

③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中的《d 小调协奏曲》(K.466), 《c 小凋协奏曲》(K.491); 小提琴协奏曲中的《G 大调协奏曲》(K.216), 《D 大调协奏曲》(K.218), 《A 大调协奏曲》(K.219)以及《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1791年)等。

④室内乐:在26首弦乐四重奏中,最著名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K.387, K.421, K.428,K.458,K.464,K.465,1782~1785年); 另外,《“哈夫纳”小夜曲》(K.250)和《G 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著名作品。

⑤其他作品:较著名的有《A 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 《c 小调弥撒》(K.427)和他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

(3)艺术成就:

①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

,克不同,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以音乐至上的原则创造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他的《魔

笛》为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②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范式,确定了第一乐章中“双呈不部”和“华彩段”的形式,并为当时儿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④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的思路。

⑤创造了极富个性的音乐风格特征。他的音乐是自然的流露,从小矫揉造作,具有孩童般天真烂漫的性格,同时又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戏剧性特征,其晚期作品还加入了悲剧因素。他的音乐中所蕴含的特质,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

10.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答案】复调音乐始于9世纪的奥尔加农,12世纪出现了装饰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13世纪产生了经文歌和卡农曲等,直到14世纪出现了对位法,复调音乐才进入规范化时期,这一时期与法国“新艺术”相对应,可以在马肖的作品和意大利牧歌中看到三声部复调的形态; 15~16世纪复调音乐进入声乐复调的盛期。我们可以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5世纪初):

,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勃艮第乐派(Burgundy )

(2)第二阶段(15世纪中后期):

,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 佛兰德斯乐派(Flemmich School)

(3)第三阶段(16世纪中叶):

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4)第四阶段(16世纪下半叶):

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 •加布里埃利、G •加布里埃利。

11.简述组曲。

【答案】(1)含义:

组曲(dance suite)是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组曲和现代组曲之分。

(2)古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