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17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般线性模型
【答案】—般线性模型:是对多元回归的发展,即它是进行方差/协方差分析的通用程序,其功能大体相当于多元方差/协方差分析。
2. 质量相关,品质相关
【答案】质量相关,指一列变量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型数据,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类性质变量,欲求两者之间的直线相关,多用于量表和题项评价,包括点二列相关和二列相两种。
3. 探索性数据分析
【答案】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对数据的一种预先考察,是建立正式的统计分析模型的基础,是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过程的环节之一。
4. 编码
【答案】编码,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5. 标准化均数差
【答案】标准化均数差:SMD ,两组估计均数差值除以平均标准差的结果。
6. Ⅱ类错误
【答案】Ⅱ类错误: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
用表示。
7. 统计量
【答案】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有一套符号表示方法。
8. 集中趋势度量
【答案】集中趋势度量,反映的是数据的代表值或相对集中的中心位置,常用的有三类:算术平均数、中数和数。
这类“存伪”的误称为Ⅱ型错误,其概率大小
二、单项选择题
9. 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
A. 费希纳
B. 赫尔姆霍茨
C. 斯金纳
D. 韦伯
【答案】C
【解析】费希纳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的费希纳定律;赫尔姆霍茨是用反应时法对神经的传导速率提供经验测量的第一人;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而斯金纳则开创了单被试研究的范式。
10.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通常指实验的( )。
A. 内容效度
B. 内部效度
C. 构想效度
D. 实证效度
【答案】B
【解析】构想效度又称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或假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转换为研究目标的恰当程度和可操作性。它涉及建立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或观察指标的理论设想)及其操作化等方面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11.下列关于撰写研究报告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要把实验使用的被试、刺激材料、实验程序等都描述清晰,以便其他研究者重复验证
B. 在前言中只需要写研究者赞同的理论观点
C. 实验结果要用图、表等形式表示出来
D. 要将实验结果和研究者的解释明确分开
【答案】B
【解析】在前言中一般要求说明此实验的意义以及题目产生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背景材料或提出问题的假设,最好能引经据典,把这类实验的来龙去脉指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客观和公正,对于课题的正反观点都要有清晰的论述。
12.下列关于测定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不显著
B.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
C. 测定系数不可能为1
D. 测定系数可能为0
【答案】D
【解析】
相关系数的平方等于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比例。叫做测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显著。同时
13.下列关于效果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效果量是氏不为真的程度
B. 效果量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C. 效果量是实验处理的效应大小
D. 效果量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程度
【答案】A
【解析】效果量是不依赖于样本大小,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可反映实验处理效应的大小,并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14.在200个学生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为120人,则该项目的难度为( )。
A.0.1
B.0.2
C.0.4
D.0.6
【答案】D
【解析】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用P 代表。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
15.有四个评委对八位歌手两两配对进行等级比较,要表示这些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应选用( )。
A. 肯德尔W 系数
B. 肯德尔U 系数
C.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答案】B
【解析】如果有N 件事物,由K 个评价者对其优劣、大小、高低等单一维度的属性进行评定,若评分者采用对偶比较的方法,即将N 件事物两两配对,可配成对,然后对每一对中两事物进行比较。
16.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分数,平均数是27, 方差是9。将这组数据转化为Z 分数后, Z 分数的标准差为( )。
A.0
B.1
C.3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