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浮点数加减运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Ⅰ. 对阶操作不会引起阶码上溢或下溢

Ⅱ. 右规和尾数舍入都可能引起阶码上溢

Ⅲ. 左规时可能引起阶码下溢

Ⅳ. 尾数溢出时结果不一定溢出

A. 仅Ⅱ Ⅲ

B. 仅ⅠⅡ Ⅳ

C. 仅ⅠⅢ Ⅳ

D. ⅠⅡⅢ Ⅳ

【答案】D

【解析】浮点数的加减运算步骤包括:①对阶,使两个操作数的小数点位置对齐,阶码小的尾数右移,可能产生溢出,但是阶码不会溢出;②尾数求和,将对阶后的尾数按定点数加(减)运算规则运算;③规格化,包括左规和右规,左规时阶码减少,可能出现阶码下溢,而右规时,阶码增加可能出现阶码上溢;④舍入,该过程可能需要右规调整,因此可能出现阶码上溢;⑤溢出判断,浮点数的溢出与否是由阶码的符号决定的,而不是由尾数溢出判断的,因此尾数溢出时结果不一定溢出。因此ⅠⅡⅢ Ⅳ均正确。

2. 早期微型机中,不常用的信息交换方式是( )。

A. 程序查询方式

B. 中断方式

C.DMA 方式

D. 通道方式

【答案】D

3. 一张CD —ROM 光盘的存储容量可达( )MB , 相当于( )多张1.44MB 的3.5英寸软盘。

A.400, 600

B. 600, 400

C.200, 400

D.400, 200

【答案】B

4. 已知小根堆为8, 15, 10, 21, 34, 16, 12, 删除关键字8之后需重建堆,在此过程中,关键字之间的比较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堆排序中,依次输出堆顶的最小值,然后重新调整堆,如此反复执行,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本题中,删除堆顶元素8后将最后一个元素12置于堆顶,然后调整堆:首先与15比较,12小于15, 所以不用交换;然后与10比较,因为10小于12, 所以交换10和12的位置;调整后12再与16比较,12小于16, 调整堆过程结束。因此12共与15、10、16进行了三次比较。

5. —个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仅有P1和P2两个作业,P2比P1晚5ms 到达。它们的计算和I/0操作顺序如下:P1:计算60ms

,计算20ms ; P2:计算120ms ,计算40ms 若不考虑调度和切换时间,则完成两个作业需要的时间最少是( )。

A.240ms

B.260ms

C.340ms

D.360ms

【答案】B 。

【解析】考查处理系统的性能计算,由于P2比P1晚5ms 到达,P1先占用CPU ,根据P1和P2的执行过程,作业运行的甘特图如下所示,故答案为B 。

6. 相对于微程序控制器,硬布线控制器的特点是( )。

A. 指令执行速度慢,指令功能的修改和扩展容易

B. 指令执行速度慢,指令功能的修改和扩展难

C. 指令执行速度快,指令功能的修改和扩展容易

D. 指令执行速度快,指令功能的修改和扩展难

【答案】D

【解析】在同样的半导体工艺条件下,硬布线(组合逻辑)控制器的速度比微程序控制器的速度快。这是因为硬布线控制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逻辑电路的延迟,而微程序控制器增加了一级控制存储器,执行的每条微指令都要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影响了速度。由于硬布线控制器一旦设计完成就很难改变,所以指令功能的修改和扩展难。因此,硬布线控制器的特点是指令执行速度快,指令功能的修改和扩展难。

7. 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虚实地址转换的是1增大快表(TLB )2让页表常驻内存3增大交换区( )

A. 仅1

B. 仅2

C. 仅1,2

D. 仅2, 3

【答案】C

【解析】加大快表能增加快表的命中率,即减少了访问内存的次数;让页表常驻内存能够使cpu 不用访问内存找页表,从也加快了虚实地址转换。而增大交换区只是对内存的一种扩充作用,对虚实地址转换并无影响

8. 某同步总线采用数据线和地址线复用方式。其中地址数据线有8根,总线时钟频率为66MHZ , 每个时钟同期传送两次数据。(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总线带宽):( )

A.132MB/S

B.264MB/S

C.528MB/S

D.1056MB/S

【答案】C

【解析】总线带宽=总线工作频率X (总线宽度/8), 由于地址线与数据线复用,所以在两次数据传输过程中总线上数据一共传输了8次,那么总线带宽为所以选C

9. 在OSI 参考摸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

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

D. 可靠数据传输

【答案】B

【解析】应用层的相邻层即为表示层,表示层负责管理数据的压缩、加密与解密、格式装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