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以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为个案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反思

  摘要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新课程改革既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1]。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自己的教育产物,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是国家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重新分配。
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实施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和改进;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彰显学校的特色;有助于教师课程意识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助于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升学预备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是基地,?学校是基础,?学校是主体。立足学校,?扎根学校应该是校本研究的着力点。西安市第七十中学自2006年起开始着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教师通过选用和改编国家课程、转化教科研成果、地域资源、教师的经验特长、选修活动课和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结合等方式建立了具有七十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初具规模。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念和课程开发能力取得了进步,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给学校发展带来显著的效益。
但是目前的现状并不乐观,该校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及其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是误解。第二,长期单一的课程研发体制和管理体制形成的惯性思维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课程依然主宰着教学。第三,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不能够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第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缺乏科学性、严密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真正作用。第五,普通高中升学考试单一的评估方法导致了高中学段教育教学功利化思想,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因此,本文将对省级标准化高中西安市第七十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校本课程理论的研究,探讨适应本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和管理理论。深入开展文献研究及问卷调查,寻找将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思路。针对在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总结反思,提出了较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学校校本课程的更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