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政治学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意识形态

【答案】在任何政治文化系统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治系统试图说服社会成员、取得后者的认同和支持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权威阐释系统,是一种能够提供政治认同和引导民众政治态度的符号模型。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中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2. 两党制和多党制

【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本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服务的。

(2)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

3. 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经过经济政治斗争,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或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妥协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地位和资本剥削关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方式; 以普选制、议会制等形式为政治统治和治理社会方式; 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基本政权组织形式。在当今世界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

4. 合法性

【答案】“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约定的一种“正当性”,它的意义比“合法”要远为广泛和深远。合法性的政治意义就在于建立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支持体系,以制衡于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支配体系。对于合法性的类型,最经典的认识莫过于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概括了传统型、法理型和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型)三种合法性类型。三种合法性类型各有其特点,而且这三种合法性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也不一样。

5. 政治管理

【答案】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作为政治权力主体的行为,出发点在于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政治管理以协调纵向和横向的社会利益矛盾,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性。同时,政治管理以实现不同意义上的社会共同利益,来实现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从而保持和保证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同一性。

6. 政治系统论

【答案】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确定的是系统与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

二、简答题

7. 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1)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政治权力基础、社会基础、公共职能基础、心理基础。 ①政治权力基础

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籍。任何政治权力主体要保持对十社会的政治统治并且使得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得到有效贯彻,都必须确保在社会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控制和掌握着超过其他力量的力量,并且能够有效运用这种力量。因此,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首先取决于作为其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

②社会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为形成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与相关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对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来说,共同利益的程度越高,利益矛盾的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扩大和加强,反之亦然。

③公共职能基础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其掌握、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的权威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而增强统治力量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④心理基础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十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可和同意。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

(2)作为政治权力的基本行为,政治统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

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保持其权力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出发点也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宗旨和本质。对于政治权力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政治权力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能否作为权力存在和运行,能否保持其权力支配和制约性; 对于社会政治关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既有的政治关系能否存在; 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社会成员实现利益的既有政治方式和途径能否存在。因此,政治统治不仅对于政治权力主体具有根本性意义,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对于各种各样危害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和社会生活的力量和人员施行防治、打击、排斥、惩罚和镇压,从而保证政治权力主体和社会生活的安全。在特定国家外部,政治权力防御和防范外部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侵略、干涉、颠覆和破坏,保证着国家安全。在特定国家内部,政治权力以各种方式打击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的危害行为,保证着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③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

政治统治是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途径,政治统治行为也相应成为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行为。从政治权力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政治统治行为为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创造了基本条件。

④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

政治统治行为为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与此同时,政治统治还决定着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在社会中实现的程度和政治权力的效度,强有力的政治统治造成的稳定的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能够相应程度地实现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形成相应的权力效度,反之亦然。 ⑤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

a.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这一法定资格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

第一,政治统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意志和要求,确认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同时排斥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这种资格。

第二,政治统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于其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予以权力的保障,而对于未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资格则不予保障,此外,政治统治还对于已确认其政治权利的社会成员违反政治权力意志和规则的行为子以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以此保障其他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实现。

b. 政治统治构建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为政治权利的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政治权利只有在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