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一、本文是运用小说类型学的某些理论对神怪章回这一小说类型进行整体研究的尝试。 二、根据共同的题材、结构、情调等对小说进行分类研究(而不局限于个别作家作品的描述),这一研究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学创作中存在某些惯例性的规则,作家写某一类型小说时,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受制于这些预先设定(前人作品积演下来)的"规则",而有经验的读者也倾向于从类型要求这一角度去解读,不了解这些小说类型的来龙去脉及主要特征,对作品的批评的赞誉都可能是不着边际的。因此,在行文中指出神怪章回小说的类型特征便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类型研究也绝非仅是分类贴标签,为每部作品寻到其所属的"家族"--神怪章回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分类的结果并不十分重要,要紧的是分类的"过程"--在我们将某一小说纳入神怪章回小说背景中进行考察时,无疑我们对这部作品的创作个性便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了解。 三、万历二十年后期,以《西游记》的刊行为标志,神怪章回小说出现并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独立于讲史演义而外的另一大小说类型。除了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外,书坊主们的直接参与也直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固是通俗小说商品的特性所然,却表现出了我国通俗小说发展的特性。尽管《西游记》一开始即在艺术上树立了不可迄及的典范,神怪章回小说的作者在续作模仿的前提下,仍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不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壮大了神怪章回小说的声势和扩大了它的实绩。特别是天启崇祯间,随着小说理论上的总结,小说作者表现出很强的独创意识,创作方式也正处于由改编转向独创的进程中,神怪章回小说又产生了两部艺术上较成熟的文学作品《扫魅敦伦东渡记》和《西游补》,推动了神怪章回小说的向前发展。为便于行文叙述的需要,文中我们把明末的神怪章回小说从题材上大体作如下归类;㈠《西游记》及其续书。㈡以宗教或民俗神祗为主角的作品。㈢依附于历史故事的史话类。 四、神怪章回小说作为一小说类型而非流派不仅存在于明末,而且一直发展到清末民初。当然受到明末清初时代的大动乱的影响,由于其题材的远离现实性,神怪章回小说出现了停滞局面,但这决不是消竭或衰亡,而只是暂时的中断。康熙后期兴起的血腥文字狱和严密的文网又给神怪章回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为神怪章回小说 以超现实的意象为描述对象,以非人间的形式去创作避免了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述,这就没有了诲盗诲淫之嫌,从而得以被排除在违禁的书目之外,但我们说神怪章回小说同样是生活的反映,小说作者同样可以 在其中寄寓自己的情思。清代的文人作家于是就借用这种非人间的创作方式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用它来做"言志载道"的工具,这实是一种"悲壮的突围"。清代文人创作的自觉也把单纯描绘神仙妖魔鬼怪之事反映大众情趣"寓教于乐"的神怪章回小说在艺术上大大推进了一步。而受其它小说类型的影响,神怪章回小说入清以后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又产生了如《济公全传》、《绿野仙踪》、《镜花缘》、《女仙外史》、《平鬼传》、《何典》等这样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 五、清末民初流行于世的寓意小说或荒诞小说即是神怪章回小说发展的余脉。但当把超验意象单纯作为思想的传声筒,从而失去了它的神话成分的原生形态和自然性,神怪章回小说的创作即走入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