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2政治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治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政治行动及其后果。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 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以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新制度主义”的大旗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流派,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2. 极权政体
【答案】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它打破了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本界限。
3. 政治合法性
【答案】政治合法性是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评价,它是政治权力及其遵从者证明自身合法性的过程。就是在价值或事实上,社会大众对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的自愿认可、认同、同意和服从。
其维度有二:价值的与事实的; 公认的理想类型有三:意识形态合法性、程序合法性以及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信仰的“社群认同合法性”。不过,现实的合法性是上述合法性类型的不同程度的混合或综合的作用,要重视有效性在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中的地位,重视经济基础的合法性对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性地位。它是人们对某种政治权力秩序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程度如何的问题。具有政治合法性意味着一种政治秩序或一个政权获得了人们的同意和自愿服从。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缺乏同意,政府的统治只能依靠高压手段。
4. 政治监督
【答案】政治监督是指政治权力在政治管理过程中对于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的监督和规范行为。政治监督具有维护社会成员利益,维护政治决策和组织规则,防止、纠正和处罚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逾矩行为的功能。
政治监督包含两个方面的监督:
①对于公职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监控;
②对于社会成员行为的督导和规范。政治监督具有权力性、合法性、监控性和追究性。
5. 理性选择理论
【答案】理性选择理沦的源头是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坚持一种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坚持从个体出发来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它首先假定了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冉在各种可能的情景下来计算和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动的个体可能面临的选择及其行动方案。
二、简答题
6.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试评述。
【答案】这种观点是人类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对于政治的一种朴素看法。其代表主要有: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从道德到政治的内外统一逻辑。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之国,提倡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亚里士多德则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这种观点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这种政治观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观。
但是,这种政治观是从应然的角度来解释政治,必然使得政治具有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因而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7.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1)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它以专制卞义与等级观念为核心内容,而且,大多数社会成员都用一种带有迷信色彩和宿命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政治体系,认为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缺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领袖崇拜、宗教信仰往往成为它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政治文化中,传统的价值原则居统治地位,人们向往过去,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创造力。
(2)与此相反,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它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①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与此相适应,政治体系保障广泛的政治参与。
②社会大多数成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勇于革新与开拓,他们对政治体系和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成为政治文化的主流。
③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 当然,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因此,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8. 简述政治革命发生的基本条件。
【答案】政治革命根源于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大量的新生社会阶层,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当僵硬的政治制度不能为新生的社会阶层进入权力层提供渠道时,就产生了政治危机,从而导致革命,这是革命的一般的制度背景。如果比较一下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还会发现若干不同的与相似的革命条件。政治革命发生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1)经济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条件是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地加强,使他们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均是如此。但是,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政治权力并以此来扩大财富。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时,经济条件都在改善,而不是恶化。
(2)阶级矛盾。社会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
在革命前,在封建社会里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着对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对抗,革命成为必然。
(3)统治阶级腐败。在严重冲突时期,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衰败列宁认为,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上层的某种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光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革命的到来通常是小够的; 要革命到来还须“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4)知识分子脱离政权。大批知识分子疏远了革命前的政权
三、论述题
9. 政党在政治过程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1)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也积极介人到政治生活之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政党是将国家机构与社会机构联系起来的机制。当政党所选择出的代表人物在国家机构中执掌权力的时候,他们将会很自然地反映来自社会的意愿,或者更准确地说,反映他们所代表的那一部分阶级或阶层的意愿。为了实现这些作用,政党发展出一系列的功能。如:目标形成,利益表达,社会化与动员,精英形成与录用等。
(3)政党的各种活动是直接指向政权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各资产阶级政党都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参加竞选,推选候选人,以便赢得公职职位,并争得社会中的席位。政党能够积极地参政、议政,影响国家大政力一针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也能以个人身份被吸收进政府领导机构,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反映或部分地反映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10.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有什么不同?
【答案】政党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或政治组织的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党具有的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把政府形式上的结构与社会中的各种不同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