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34政治学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权力

【答案】权力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制度化的支配性社会关系。权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的特征,是实现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权力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第二,权力是一种不对等的支配关系,在权力关系中总是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在被支配的地位。

第三,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系

2. 政治管理

【答案】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作为政治权力主体的行为,出发点在于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政治管理以协调纵向和横向的社会利益矛盾,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性。同时,政治管理以实现不同意义上的社会共同利益,来实现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从而保持和保证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同一性。

3. 单一制国家

【答案】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在于:

①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②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③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

④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

⑤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⑥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权力机关掌握着主要的和统一的政治权力,并统辖着地方权力。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4. 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答案】政治沟通分析模型是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之一。政治沟通分析是指对政治系统获取、输送、存贮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展开的分析,它是根据自然科学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政治沟通分析以政治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反馈和自控原则对政治系统展开模拟研究,因此,政治沟通分析又称“政治控制论”。政治沟通分析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政治系统行为的能力”,即检测政治系统在以信息为媒体控制环境过程中的能力。

5. 竞争型政党

【答案】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模式。从政党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旦政党产生于议会之内,政党一般都会伴随着议会的发展而比较平稳地过渡到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之中。

6. 政治制度化

【答案】政治制度化,就是政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程序不断取得社会认可,并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过程。任何政治系统都试图将系统内的成员的政治能力纳入到一个经常的、可预测的制度化渠道。制度化程度低或缺乏制度化政治参与通道的政治系统,必然难以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二、简答题

7.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案】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是指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为:

(1)集权原则

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集权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中十国王或皇帝一身,一切国家事务和决策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根据国王或皇帝的旨意设立机构,这些机构全部向国王或皇帝负责,其主要官员均由国王或皇帝任命或撤换。由此可见,集权原则是与专制主义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2)分权制衡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①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坞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

②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鸿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中,最早正式采用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分权制衡是资产阶级设立不同的国家机构为自己阶级利益服务的原则。一方面,资产阶级不可能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分权制衡;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影响不同功能的权力实现自己的利益,抑制他人利益,规约政府行为,以此来协调本阶级内部的利益矛盾,平衡各种集团的力量,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本质上,分权制衡原

则是维护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

(3)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一种政治协调原则,它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多样性,同时又确认人民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这种多样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政治协调原则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方方面面利益和要求表达和协调的过程; 二是经过协调的各方面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协调的过程。民主与集中正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

在国家机关组织上,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和地力一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力一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8.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

【答案】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定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1)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权利内容包括:

①自由权

社会主义社会公民自由权是一种社会权利,也是政治权利。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和通信自由。

②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a. 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选举权是参政权的集中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选举权主要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拥有的选举人民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拥有的被选举为人民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b. 选举权还包括对于特定公共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权与表决权,即依照法律对于社会和国家重大公共事务及其解决方法进行全民公决和全民复决的权利。

③监督权和罢免权

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公民的罢免权是指公民按照法定程序对于不合格的人民代表有罢免的权利。

④诉愿权

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诉愿权是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下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控告权和要求赔偿权。批评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政策或行为提出批评的权利; 建议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检举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举报的权利; 申诉和控告权是指公民受到国家机关不适当的对待或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损害时加以申诉或指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 要求赔偿权是指公民权利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造成损失时,公民依法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