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2004(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

招生专业:教育学及相关各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

1.教育目的

2.程序教学

3.价值澄清法

4.个人内差异评价

5.全民教育

6.《民本主义与教育》

二、判断分析题(任选4题,判断正误后作分析,每题12分,共48分)

1.教学管理的核心即班级管理。

2.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

3.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4.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协调发展的过程。

5.课程论重点研究的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

三、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2分,共66分)

1.论述如何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

2.联系实际分析如何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权益问题?

3.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4.学生有哪些合法权利?试析现代教师应建立起怎样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

招生专业:教育学及相关各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

1.教育目的: 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多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教育目的本身体现着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即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程序教学: 指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他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行为可以运用逐步强化的方法,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引入人的学习行为,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作出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