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48经济学综合(含微观、宏观)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单位需求价格弹性
【答案】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如果用。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Q 和ΔQ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化量,用P 和ΔP 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称为单位需求价格弹性,单位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同比例变动。单位需求弹性是区分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标准,若e>1,则称为富有需求价格弹性,若e<1,则称为缺乏需求价格弹性。
在单位需求价格弹性下,厂商的收益与产品价格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即厂商通过对商品涨价和降价的措施,都会带来需求数量的同比例变动,从而使得总收益不变,因而在单位需求价格弹性下,厂商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提高收益。
2. 委托代理关系
【答案】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1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3. 公地的悲剧
【答案】公共资源是指所有权是大家的、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归属却比较模糊的那类资源。例如,江河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等。
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不同,它在消费上没有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不具有排他性说明某人对公共资源的消费不能阻止别人对于该资源的消费; 具有竞用性说明任何人对资源的使用会减少他人消费的数量,尤其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公共资源的竞争性很大。公共资源的非排他险和
竞用性会使得资源被过度消耗、破坏,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对于公地的悲剧,其解决力法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限制公共资源的消费数量,如采取限制公地上放牧的牲畜数量等措施。
4. 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则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则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 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
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5. 比较静态分析
【答案】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6. 效用
【答案】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7. 折弯的需求曲线
【答案】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也被称为斯威齐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被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悄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如图所示,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B 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 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的dB 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 需求曲线上右下方的BD 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 。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
是B 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 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虽然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为寡头市场较为普遍的价格刚性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但是该模型并没有说明具有刚性的价格本身,如图中的价格水平
8. 效用可能性曲线 ,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该模型的一个缺陷。
【答案】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消费者A.B 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中,横轴U A 表示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纵轴U B 表示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当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只能以降低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为代价。
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曲线的右上方区域,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无法达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区域; 在曲线的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 曲线上点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