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828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行政

【答案】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2. 行政管理内部监督

【答案】行政内部监督,这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监督系统进行的监督制度,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统一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系统实行的监督。可分为一般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业务监督(分两种,一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监督,又称主管监督; 二是部门之间的业务监督,又称职能监督)、专门监督(是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

3. 行政组织

【答案】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

①动态组织过程,指行政组织是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

②静态组织结构,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 政府形象管理

【答案】政府形象管理,是指政府为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而采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的行为。政府形象管理是系统完整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形象调查。涉及政府静态物质载体形象、动态行为形象与深层次精神理念形象等方面内容; 实际上牵涉到一个具体环节:政府自我期望形象调查、政府实际形象评估和政府形象差距分析。②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公关人员应据特定形象目标,分别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传播沟通媒体; 针对小同公众对象和任务,选择恰当的公共关

系活动方式。③形象评估与检测。目的是评估政府形象管理的效果,评估检测政府形象的方法主要有自我总结法、公众评价法和专家评价法。

5. 预算会计

【答案】顶算会计是对政府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会毛上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预算会计主要的核算对象是财政性资金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

二、简答题

6. 简述“职权说”与“根据说”

【答案】“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这是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对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的原则规定。关键是如何理解“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1)“职权说”的侧重点

“职权说”认为,国务院除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外,在不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前提下,在法律赋子的职权范围以内,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制定行政法规。

①“职权说”过分扩大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和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具有“过宽”的缺陷。事实上,承认国务院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其管理的实际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也就是承认在宪法和法律尚未有任何规定的条件下,国务院也可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因此,国务院根据其管理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难免出现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情形。

②“职权说”中对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给定的“不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限制条件,并无实际意义。“职权说”运用“权利推定说”来理解宪法和法律对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的原则规定,必然导致国务院行政立法违反国务院的国家机关性质和职权性质,导致国务院行政立法侵权。因国务院是国家执行机关,不是国家立法机关; 国务院的职权是依法所享有的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权,而不是创制行为规范的权力。

(2)“根据说”的侧重点

“根据说”认为,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对制定行政法规的要求,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应有直接的“根据”,即具体授权。其缺陷在于:

①“根据说”过分缩小了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具有“过窄”的缺陷。因为“根据说”所主张的国务院行政立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授权立法”,没有明确授权,国务院就不能制定行政法规。

②“根据说”否定了国务院依职权在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在没有授权的条件下,但根据需要,又不得不制定更为详细、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行政法规来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形。因为即使是法治原则,也并不排斥合理的和必要的政府自山裁量权。

(3)对两种学说的评述

“职权说”运用“权利推定说”来论证国务院依职权立法,必然影响或导致国务院取代国家权力机关立法,形成多头立法、立法无序的状况,不利于发挥各国家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 同时,“根据说”由于需要具体授权,缩小了行政立法的范围,也不利于行政立法的实施。所以,行政立法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7. 简述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的新迹象对行政伦理的推进作用。

【答案】从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新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行政伦理研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几个新的迹象,对于行政伦理研究具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1)从控制导向转化为服务导向

人们将行政类型区分为“统治行政”与“公共行政”两类。统治行政为了秩序目标而实施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因此统治行政是“完全的”控制导向的行政。管理行政也是控制导向的,特别是管理行政发展到公共行政阶段,达到极高的控制水平。管理行政所依赖的是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性的操作,因而也与伦理无涉。

当公共行政走出控制导向时,即用服务导向取代控制导向时,它虽然还要得到科学和技术的支持,这使得它从属于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化所需要的研究还是必要的; 但另‘方面服务行政所内涵的伦理问题已被提了出来。所以,公共行政从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化,实际上是在科学化、技术化的基础上转向伦理化,服务导向注定的“关系”格局是这种转变最强有力和直接的动力。

(2)从效率导向转化为公正导向

管理行政基本上是效率导向的行政。从19世纪80年代管理行政开始成为公共行政的主流以来,效率的问题渐渐掩盖了公正的问题。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公共行政的实际运行则属于效率导向。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这一定势,使公正与效率成为区隔开来的两个领域一一公正往往变成政治问题,而效率则成了脱离政治制约或影响的行政问题。政治家考虑公正,政府官员考虑效率。到了20世纪后期,公共行政的公正问题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共行政实质含义化的有效矫正,自引导公共行政致力于恢复其公共性的本质。

(3)在工具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

20世纪前半期,公共行政学沿着科学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突出工具研究的意义。到20世纪后期,这种状况开始发生改变,人们越来越注意在相应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只有致力于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才足以保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健全视角,也才是真正保证公共行政研究的合理化方向。正是由于价值视角的引入,使致力发掘公共行政价值内涵的行政伦理研究的意义鲜明凸显出来。

(4)确立合作和信仟的新型整合机制

从政治视角看公共行政,需要把合作和信任理念引入公共行政领域。事实上,公共行政自觉地确立合作和信仟的整合机制,己成为它的发展趋势。公共行政的基本功能在十实现对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