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气质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
2. 性格
【答案】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即后天形成的品格。如诚实、坚贞、奸诈、乖庆等可作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3. 情绪和情感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情绪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4.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二、简答题
5. 加涅是如何对学习进行分类的?
【答案】加涅从两个角度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1)根据学习的简繁水平不同,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
①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
②刺激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其过程是:情境一反应一强化。
③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④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
⑤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
⑦规则学习: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2)根据学习的结果不同,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总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②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故又称过程知识。
③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④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⑤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6. 简述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前环境的影响
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明,重视产前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2)早期经验的作用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儿童身体发育的资料表明,人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四年内获得迅速发展,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这己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由动物抚育大的孩子,能力发展明显落后,这己是大家熟知的事实。人们发现,孩子落入动物环境的时间越早,智力发展所受到的损害就越严重。这种孩子即使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发展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在一些国家里,孩子进入育婴院后,因其教育条件很差,往往失去与成人进行社会交际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智力一般要比在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差些。
某些实验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孩子出生后,如果睡在有花纹的床单上,床上吊着会转动的音乐玩具,他们仰卧时,就能自由地观察这一切。那么,两星期后,他们就试着用手抓东西。而没有提供刺激的婴儿,这种动作要5个月时才出现。研究还发现,缺乏母亲抚爱的婴儿,可能出现智力发展上的问题。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欢探索环境,而探索环境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7. 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宫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仗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一般而言,在适当的条件下,不同感觉之间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是:对此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味道不完全取决于味觉,也受嗅觉的影响。味觉和嗅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味觉受到食物气味的影响,当感冒时,人们不能感觉到食物的气味,就会食而无味。
8. 沙赫特一辛格情绪理论(Schachter-Singer theory of emotion)的实验过程及解释。
【答案】〔1)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自愿当被试的大学生分成三组,给所有的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但只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并告知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肾上腺素是一种对情绪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所有的被试均处于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第二步:主试向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对三组被试作出不同的解释。
第1组:告知被试注射后将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即告知被试注射肾上腺后的真实反应;
第2组:告知被试注射药物后会出现身上发抖、手脚有点发麻,此外没有别的反应;
第3组:不对被试做任何说明。
第三步:让每组被试再分为两组,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环境里休息,其中一种是惹人发笑的愉快环境,另一种是惹人发怒的情境。
结果:
结果的获得包括对被试的观察所得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结果显示第2组和第3组被试在J 俞决环境中显示出愉快的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没有愉快或者愤怒的表现或体验。
(2)解释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反应,但此结论并没有否认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影响。因为假如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全部是肾上腺素. 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应该是相同的,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 而假如情绪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下就应该表现出愉快情绪,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愤怒情绪。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 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 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