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8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15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22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29

一、名词解释

1. 《我们夫妇之间》

【答案】昆仑影业公司1951年出品。编剧、导演郑君里,主演赵丹、蒋天流、吴茵等,根据萧也牧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讲述在上海长大的知识分子李克与山东解放区贫农出身的十部张英结婚后,随军进入解放后的上海。在新的环境中,这对出身不同的夫妻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重归于好。在《武训传》批判风潮中,这部影片和原小说作者都受到严厉批判,影片的主要“错误”是:主题上歪曲工农干部; 表现手法上选取琐碎私生活片段,受美国电影影响手法至深,充满小资产阶级情调。

2. 《背靠背,脸对脸》

【答案】《背靠背脸对脸》是黄建新电影的代表性作品,名列都市电影的优秀代表之列。它对现实的细致深刻的剖析,对人物复杂内在性格的表现,对仕途政治的某种挪榆,对现代人心的独特挖掘分析,以及融合他早期理性思考的优长、某种象征意味和生活实况的结合等,比较集中地表现了黄建新电影的特色。达到黄建新电影的上佳水准。

3. 吴永刚

【答案】吴永刚(1907-1982)江苏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演、编剧。1934年由编导《神女》而一举成名。《神女》,1934年联华公司摄制,吴永刚编导,阮玲玉、黎铿主演,是30年代中默片的杰出之作。

4. 《神女》

【答案】《神女》,1934年联华公司摄制,吴永刚编导,阮玲玉、黎铿主演,是30年代中默片的杰出之作。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现实揭露与批判性。通过一个身处下层,受尽屈辱的女子宁愿忍气吞声,承受身心俱受摧残企图抚养孩子成人,却还无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对社会的不公、道义的丧失和黑暗压迫的无处不在做了血泪的控诉。深刻的社会批判力度更多是从独特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神女》在一个相当清晰的人物故事中表现出了人生的复杂内涵。

5. 《天云山传奇》

【答案】谢晋执导影片,《天云山传奇》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的重大收获,在众多揭示“四人帮”的灾难表现影片中,《天云山传奇》的历史延伸度更广,思想内涵也更深,它更为宽泛的探索人的悲剧的成因,将反思触角前伸,落脚在“文革”以前的最有典型性的反右扩大化时

代,体现了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勇气和对正义坚定的信念。无论在社会历史的思考深度、对女性人物情感世界的深入剖解、对电影语言的精到运用,都具有时代代表性。

6. 张石川

【答案】张石川(1899-1954),原名伟通,字蚀川,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最早的电影导演之一。他拍摄了: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1913年); 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揭露鸦片毒害的《黑籍冤魂))(1916年); 中国电影第一部比较成功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1923年); 引领电影市场风气以至不可收拾的武侠神怪连集片《火烧红莲寺》(1928年始); 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0年)等。这诸多第一,标识着张石川的不懈开拓创造的成绩。

7. 二十二大明星

【答案】1961年6月周总理提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后,在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选出的22位电影明星:赵丹、谢添、土晓棠等。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俗称“二十二大明星”。这些明星的代表作有赵丹的《林则徐》,崔鬼的《宋景诗》,孙道临、张瑞芳和黄宗英联袂主演的《家》等。

8. 《城南旧事》

【答案】《城南旧事》为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也是80年代散文式结构风格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影片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结构了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偷儿的故事,宋妈的故事)。三个故事本身情节互不关连,而情感依依相接,同情与期待的落空,别离的惆怅、眷恋与善良美好期望的逝去相联系。“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见”是主构思,由此串结只个旧北京城南旧事,通过小英了的眼光看那此生活流程的片断,“离别”情感醒目而动人。

9. 《渔光曲》

【答案】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编剧、导演蔡楚生。影片通过一家贫苦渔民的悲惨遭遇,以凄婉的笔调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王人美和韩兰根饰演的一对渔家儿女小猫和小猴的命运故事感人至深。《渔光曲》拍摄周期长达18个月,1934年6月14日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时值盛暑却观众如潮,连映84天,创造了当时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1935年2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该片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10.沈浮

【答案】沈浮(1905-1994),导演,又名沈哀鹃,天津人。沈浮为40-50年代著名导演,《万家灯火》为其40年代代表作品。这是一部相当现实化的影片。通过胡智清一家的生活变化,真实表现了战后国民党统治区生活的面貌,隐含了对现实的剖析和揭示。《万家灯火》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冷峻平实电影的典范。

二、简答题

11.谢晋导演的土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谢晋艺术生命力旺盛,优秀影片一部接一部的涌现而且小断在国内外获奖。他的影片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开掘深入、善于刻画人物,特别创造了一系列的妇女形象,善于表现人情人性,以情动人,熟悉观众的欣赏趣味,他拍的影片为国内外广大观众所喜爱。他继承了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例如《天云山传奇》。

(1)主题开掘深刻。《天云山传奇》第一次艺术地完整地在电影中反思从反右运动以来我党工作中左的错误思想所带来的后果,造成一代人的历史悲剧。

(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罗群、冯晴岚、宋薇、周瑜贞、吴遥等。

(3)从文学到电影。结构以人物的心理线索来结构影片,尤其以宋薇的内心独白来贯穿。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中加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加了不少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闪回和幻觉,这大量地表现在宋薇的身上。充分发挥了电影多种表现手段的作用,灯光参与创作,主观镜头的运用,重视画面后景的作用,注意通过人物口常生活动作表达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12.简述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各家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观点。

【答案】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晋电影模式”的提出及其引起的广泛争议,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中,既有肯定性评价,也有否定性评价。

(1)1986年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发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率先提出“谢晋电影模式”这一概念,对谢晋电影模式口诛笔伐,提出重新评估和扬弃谢晋电影模式:

①所谓谢晋电影模式指:谢晋电影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这些密码服从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②谢晋模式文化密码指“情感扩张主义”和“俗文化的既定模式”。“情感扩张主义”即通过影片中人物命运故事,用“道德激情”感化、激励观众,使观众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俗文化的既定模式”即通过“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向观众提供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道德神话。

③谢晋的“道德神话”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文化殖民主义下,训练养成的“标准的好莱坞式的审美眼光和习惯”。

④谢晋一味迎合的趣味,与现代意识无关,传统文化心态构成谢晋模式的种族基础。谢晋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文化的畸形产物”,爱国主义背后是“某种厮守古老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某种对家庭和土地的农民式的眷恋”。

⑤以文化的观点考察谢晋电影模式,可以发现“它现在是中国文化变革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的不谐和音、一次从‘五四’精神的轰轰烈烈的大步后撤。”

(2)邵牧君在《为谢晋电影一辩》中,对谢晋电影模式的“催泪技巧”及其与好莱坞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