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综合(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有机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 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为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它需要以一定方式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 也需要对其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使其内部组织协同有序。

2.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3.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

二、简答题

4. 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

【答案】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

(1)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

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自目棍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5. 如何编制教育计划?

【答案】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通常,把教育计划看作是对教育发展的一个设计。这个设计具体是由收集分析信息、设定目标、实施方案的拟定与选择、实施中的反馈与调整四个步骤所构成。

(l )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提供正确的信息或完整的资料是制定计划的前提。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比较充分、可靠的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了解教育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实态及倾向,正确进行现状分析并预测将来,为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与计划实施方案的拟定与选择提供依据。

①与教育计划的编制有关的信息资料分类与教育计划的编制有关的信息资料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教育系统内的信息、有关人口发展变化的信息、有关教育经费的信息及人力与就业的信息。

②信息收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

a 信息资料的相关性、可靠性及现实性。

b. 信息的发展变化过程,即要考虑到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c 在收集本国资料信息的同时,收集国外的有关信息,以资进行对比与借鉴。

(2)计划目标的设定

在收集与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要确定计划目标。目标的确定是以价值观为前提的。教育计划目标是依据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任务和要求,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具体在设定教育计划目标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环境方面,即社会为教育所规定的目标。由于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依存,教育计划目标不能不受其影响、限制。因此在设定教育计划目标时,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

②教育系统本身。由于教育系统的功能及内部结构是多重性,因此教育系统发展的目标也具有多元性及层次性。在教育系统中各种发展目标可能会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依据情况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以协调目标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③目标本身的特点,即目标应该是高标准的、能激励人们去奋斗的,又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

(3)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研拟及选择

这一步骤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出多种替代实方案; 二是满意方案的选择。

①提出多种替代实施方案,是指研究在达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卞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研拟实施方案时,要充分分析教育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素。在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研拟过程中,要遵循“整体详尽性”和“相互排斥性”原则。

②满意方案的选择,即在提出各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之后,在比较、评价这些不同方案中进行满意的选择。

(4)在实施中的调整

任何一个经过精心研究制定的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实际执行中总要进行这样或那样的修改和补充,这是因为客观情况总在不断的变化。实施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及时了解掌握计划执行的情况和问题。从组织措施上说,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在计划和方案执行之前,就要提出监督计划执行的方法。

6. “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它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 这种组织模式可能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预防?

【答案】(1)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

事业部制是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授权,使之享有责任范围内的决策权、财权、人事聘用权、业务指挥权等,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的义务。

(2)产生条件

有些组织活动中,各部门分别从事某一领域的经营,彼此之间的业务范围有较大差距,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针对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决策,避免贻误战机,获得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3)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

分权后,可能会形成各部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组织的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的任命权和管理权,政策诀定权和宏观调控权; 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

7. 请论述现代国家建立公立教育体系的原因。

【答案】现代国家建立公立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因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理论方面的原因

教育具有公共性和公权性质,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 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更多地体现了私权的特点; 高中教育的强制性适中,更多地体现了社会权的特点。从法学角度看,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利,具有公权的特点。这为政府建立公立教育体系提供了法理依据。

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法律的角度,政府都有建立公共教育体系并为之提供经费的理由。

(2)实践层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