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会计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答案】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2. 复利现值

【答案】复利现值是指为取得将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即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

3. 弹性预算

【答案】弹性预算指的是就是在变动成本法下,充分考虑到预算期各预定指标如销售量、售价及各种变动成本费用等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而编制出的能适应各预定指标不同变化情况的预算,因此也称为动态预算。

4. 因果预测分析法

【答案】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只要找到与产品销售(因变量)相关的影响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就可以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的销售预测,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但是,在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对产品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或与产品销售存在某种函数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的销售预测。

5. 相关成本

【答案】按是否与决策相关,成本可以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两类。其中,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即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认真考虑并加以计量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付现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专属成本、可递延成本等。

与相关成本相反,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无须加以考虑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可递延成本、共同成本等。

需要注意,某项成本到底属于相关成本还是无关成本,必须结合具体的决策来判断,抛开决策内容而论成本的相关性是没有意义的。即成本的无关性是相对的,相关性是绝对的。

二、简答题

6.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可采取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案】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想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是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2)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定不变。

7. 什么是变动成本? 什么是固定成本?

【答案】(1)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金、推销佣金以及按加工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均属于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的变化呈正比例变动关系,而单位业务量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一个定量。

变动成本的变动性,即“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有其相关范围。即,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即完全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能实现,超出这一业务量范围,两者之间就不再是这样一种正比例变动关系。

变动成本可以分为:①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其支出比例或标准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②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对特定产品而言,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的单位量是确定的,其总量均随着产品产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

(2)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职工教育培训费等,均属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总量变动的影响,但单位业务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却直接受业务总量变动的影响。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①就时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②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就固定成本的时间范围限定和空间范围限定而言,空间范围的限定即业务量水平的

限定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成本按性态划分也正是体现了这一意义。

固定成本可分为:①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其基本特征是,其数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作出的决策;②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也称承诺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数额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

8.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比值关系,称为价值,可用公式表示为:

从上式可以看出,功能与价值成正比,功能越高,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成本与价值成反比,成本越高,价值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可概括如下:

(1)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尚功能,将会提尚产品的价值。

(2)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3)在产品功能提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4)在产品成本提尚的情况下,功能提尚的幅度大于成本提尚的幅度,将会提尚产品的价值。

(5)在产品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成本降低的幅度大于功能提高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9. 差量分析法和边际贡献法的决策应用有何相同和不同?

【答案】差量分析法和边际贡献法的决策应用的不同点:差量分析法,是指企业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的过程,实质是选择最大收益方案的过程,最大收益是在各个备选方案收入、成本比较中产生的。是当两个备选方案具有不同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时,根据这两个备选方案间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计算的差量损益进行最优方案选择的方法。当差量损益确定后,就可以进行

,说明比较方案可取;如果差量损益为负(即为方案的选择:如果差量损益为正(即为差量收益)

,说明被比较方案可取。从理论上讲,边际成本是指产量(业务量)向无限小变化时成差量损失)

本的变动数额。当然,这是从纯经济学角度来讲的,事实上,产量不可能向无限小变化,至少应为1个单位的产量。因此,边际成本也就是产量每増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当平均成本同边际成本相等时,平均成本为最低。或者说,边际成本线同平均成本线相交于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之间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当边际收入同边际成本相等、边际利润等于零时,企业能实现最多的利润。

相同点: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就是不同方案形成的差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