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会对农村家庭建设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家庭权威是指一个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即通常所说的“当家人”,这个人可以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发号施令,并对家庭中的各种大事握有最终的决策权》

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对农村家庭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意味着当家人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对农村家庭建设方向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2)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可能会改变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式,至于最终方法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当家人的能干程度。

(3)新的权威一般属于年轻人,他们有更多的计划接触市场经济,更具有经营头脑和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更多的优势,他们可能会更加丰富农村家庭建设的内容,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更加细化,让家庭获得更为细致的利益。

2. 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从整体上来说,传统农村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乡土性

传统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乡土性是传统中国农业文明的底色,是传统农民的重要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封闭性

由于农村文化的乡土性底色,决定了农村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由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民一般不需要与外界交往,囿于一个小地方,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特性。

(3)相对静态性

①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传统农村文化基本可以说是相对静态性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文化变迀的根本动力。在传统农村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对抗关系,生产力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关系的要求。

②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由于农村文化的封闭性,农村文化一般很少与外界文化交流,农民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都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4)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农村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即多样性。我国区域广阔,各地农民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

3. 我国农村的生育文化发生了哪些改变?

【答案】生育文化是指人们在生育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的规范制度,即人们在婚姻、家庭、生育、节育等活动中形成的思想理沦、价值观念、知识能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农村社区的生育文化既有所保留和继承,同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主要发生的改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育观念

①从生育目的来看,在我国传统农村,主要表现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在今天的中国农村社区,这一观念仍然普遍存在。

②从生育子女的数量期望看,传统农村社区里讲求多子多福,人们往往希望有更多的子女,特别是更多的儿子。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转变这种多注電孩子数量的观点,人们开始更重视子女的质量,更讲究优生优育优教。

③从生育孩子的性别取向上看,传统社会历来的男孩偏好有一定程度的转变。虽然仍还有很多人希望生男孩,但以往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抛弃。

(2)生育风俗习惯

主要表现为传统农村社区一些带有封建、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正在被破除,一些新的生育风俗习惯应建立和发扬。

(3)生育知识和技术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社区人们所掌握的与生育相关的科学知识、技术、工具、设备、手段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妇女地位的提高,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科学知识的普及,也不断地提高着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意义?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1)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1931)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的意义: ①技业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农业生产是工业化的基础;

③中国的全人口以农村人口占主体的地位;

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

(2)言心哲在《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中开宗明义,从衣食、人口、经济、社会、政治、教育、历史、工业、都市等九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意义。

(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需要

农村社会学家李守经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学》,是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材。从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任务角度说明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认为农村社会学对建设现代化农村,制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实现城乡协调和融合发展都十分必要。

5.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变迁是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

【答案】土地是社会生产、人类生存之本,土地制度对社会发展起着深刻的作用。在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变化,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土地制度自始至终也在不断变迁。

农村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中建立在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一整套农村经济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村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在农村,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更加偏向于向土地投入资本、劳动来获得财富。所以,土地制度对农村生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土地制度适应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时,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土地制度不适应农村农业生产力时,就表现为消极的阻碍作用。

6.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哪些形式?

【答案】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合作医疗制度

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现正在走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统筹医疗制度

中国为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恶性发展,提高农民防治大病的能力,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农民防治大病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创建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①工商社会统筹医疗,凡户口在本村、乡的务农、务工、个体工商户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共同参加。

②乡镇企业职工统筹医疗,资金在全村或乡镇各企业统筹,由村或乡(镇)管理,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

③农民工统筹医疗,全乡(镇)务农和务工的农村居民共同参加,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以工补农。

(3)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是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偿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人接受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医疗保险包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其中前者是作为基本保障,后者是作为一种补充。有农民医疗保险、农民住院保险、疾病医疗统筹住院保险等类别》

(4)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

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面推广于20世纪90年代。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单项健康保险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推动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补偿和管理制度。

(5)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妇幼(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是中国农村妇幼保健服务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双重性质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抓好产时保健,提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