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准备的环境
【答案】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需要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材料”。其中,有准备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良好教育教学能力; 有准备的材料则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将教育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儿童自主活动的操作材料。她还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以一切外在的对象与内部的需求相适应,并以最完整的方法尊重”。
2. 客观性原则
【答案】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在检验参与者的观点时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测的轻易得出结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应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幼儿。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包括整个审美教育过程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以正面引导为主。
3.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儿童发展所持的看法与态度也是不同的。这些看法与态度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对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4. 家庭教育
【答案】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儿童入学前,使他们在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奠定初步基础,为接受学校教育做好准备; 在儿童入学后,紧密配合学校,督促他们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继续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针对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家庭成员间进行相互开导和帮助。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①奠基性。在0~6岁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子女第一位自然的、时间最长的“教师”。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品行、性格、习惯的潜移默化影响,
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②感染性。父母子女的天然亲情,息息相通,有独特的相互感染教育作用。③针对性。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可以准确地针对子女存在的问题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子女也可对父母的脾气秉性进行帮助。④长期性。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持久性、连续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⑤灵活性。家庭教育面向个别成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活动随机进行,内容具体,方法灵活,富有实效。⑥社会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深受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社会。
二、简答题
5. 简述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
【答案】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幼儿教师是教师这个群体当中十分特殊的一分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主要职责为: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是幼儿教师的首要责任,按照幼儿园课程大纲的要求,从而制定出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并且认真的付诸于实践之中。幼儿教师在传授课程时应保障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发挥出自身的灵活性,将教学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幼儿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展将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每个时间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成长的需求。幼儿教师在带领这些幼儿时,需要将幼儿的成长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在发展的时间段中注明任务和实现情况,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进行严密的监控。这样,可以及早的发现问题和矛盾,集中精力和时间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推动幼儿的发展。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幼儿的健康安全成长有赖于为之提供的环境,需要有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幼儿教师必须负有这种责仟,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卫生状况优良,校园环境安宁,并有足够的保障措施。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现今幼儿的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幼儿的家庭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外在的因素。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积极的掌握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了解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之处,然后对症下药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未来社会的发展为幼儿教师的成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而且要积极的拓展自身,提高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实际的教学进行研究的能力,将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反映实际教学的要求。幼儿教师还需要通过业余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园教师体系中,需要受到管理和制约,从属于一定结构之中,享有权利并负有相应的职责。幼儿教师需要将教学以及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定期向园长汇报,强调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管理者需要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突出优势和长处,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6. 简述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五项原则。
【答案】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即指托幼机构要经常开展家长工作,使托幼机构和家庭养成随时沟通、及时互助的习惯。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制度化、系列化和经常化,使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保持一致的步伐。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面向全体家长,为全体幼儿服务。保教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每个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与每个幼儿家长真诚合作,对幼儿家长一视同仁,从而为每个幼儿创设最适宜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条件。
(3)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即指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应重视幼儿及其家长需要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家长工作。只有尊重幼儿及其家长的个别差异,家长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和取得实效。
(4)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即指保教人员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心态变化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能预料这三者的未来,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禁之于未发。
(5)互尊互利的原则
互尊互利的原则即指保教人员同幼儿家长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使双方受益。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都要本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互利互惠的原则。
7. 简述体、智、德、美四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答案】体、智、德、美是幼儿园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对幼儿进行的各种教育。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意义,具体如下:
(1)体育
在幼几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的健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水平。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2)智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智力的旱期开发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智育在开发幼儿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