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

A.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将其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因此,答案为B 。

2. ( )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A. 园长

B. 阿姨

C. 保育员

D. 幼儿教师

【答案】D

【解析】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因此,答案为D 。

3. 制定幼儿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 )。

A. 政府

B.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C. 教育机构

D. 家庭

【答案】B

【解析】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所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因此,答案为B 。

4. 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 )。

A. 目的性

B. 优美

C. 教育性

D. 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也就是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体现教育性。因此,答案为C 。

5. 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 入学的适应性

B. 幼儿身体素质

C. 文化课学习

D. 社会性培养

【答案】A

【解析】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因为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也关系到其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在小学的学习质量。幼儿只有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后,才能安心学习、生活,进一步发展。因此,答案为A 。

6. ( )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

A. 幼儿适应环境和抗疾病的能力

B. 良好的生活习惯

C. 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D.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答案】D

【解析】幼儿身体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各机体的正常发育,这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正常发育的机体,就谈不上身体的健康发展。因此,答案为D 。

7. ( )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A. 采用讲故事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B. 模仿游戏

C. 老少相随,以老教小

D. 宗教仪式

【答案】C

【解析】氏族社会时期的教育者主要由年老者担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教授儿童有关制造使用工具的方法、生产劳动的技能、日常生活经验和行为规则等。在这个时期,老少相随,以老教小的做法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8. 教育发展的方向是( )。

A. 全民教育

B. 终身教育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现代化

【答案】A

【解析】全民教育是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全民教育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又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先决条件,因此,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9.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增强其爱国的情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等,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点是发挥了( )。

A. 社区文化的教育性

B. 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C. 社区资源的文化性

D. 社区环境的文化性

【答案】B

【解析】幼儿园将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可以扩大教育的空间,而且还丰富和深化了教育内容。这种做法发挥了社区环境的教育性。因此,答案为B 。

10.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 )原则。

A. 独立自主性

B. 发展适宜性

C. 活动性

D. 综合性

【答案】A

【解析】独立自主性原则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11.社区教育起源于( )。

A. 丹麦

B. 日本

C. 瑞典

D.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