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甲骨的用途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1)甲骨的用途
文字传播时代依赖的是书写媒介,一切可以承载文字的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以是书写媒介。从大自然提供的石头、泥板、树叶、树皮、甲骨、兽皮等,到竹木经过简单加工后而成的简犊,到质地细薄的丝织嫌帛,再到各种纸,铺就了书写媒介的历史道路。因此,甲骨的用途即是一种“书写媒介”或者说“书写下具”。
(2)甲骨的历史意义
书写媒介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活动来说,意味着手抄新闻时代的到来,这在人类传播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甲骨作为文字传播时代书写工具的一种,其历史意义在于,帮助人类从口头传播时代走向了文字传播时代。使有声无形的语言转换成了声形俱备的文字,从而使传播的内容可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地存在。
从历史向度上看,文字传播使人类信息传播从本质上开始超越时空的限制,孕育着新闻传播的规模化和大众化。文字发明是文字传播的前提,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符号和文字前身图画符号的诞生,开启了人类文字传播的历史,“它改变了数十万年信息传播的形态,使原始新闻发生了质变,标志人类文明的真正出现”。
2. 列举苏联时期四家主要中央大报并说明其目前状况。
【答案】苏联时期四家中央一级大报及目前状况
(1)《真理报》
这份1912年创办的共产党的机关报,在“8·19”事件后作为独立报纸恢复出版,报名旁边的列宁头像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全部消失。由于经济困难,报社不得不解雇几百名工作人员、关闭几十个驻外记者站,四处招徕广告。1992年3月因经济原因停刊20天。后来有家希腊公司愿意出资合作,才于4月7日复刊。此后曾经出版过名为《真理报5》的副刊,每星期五随报发行。以后由于同希腊公司发生矛盾,报社内部出现分歧,有一部分人分裂出去在希腊公司资助下独立出版《真理报5)); 而其他人则依靠本国一些企业的支持继续出版《真理报》。目前《真理报》每周出5天,每天4版或8版,每期发行10多万份。政治上主要反映左派观点,
同国内各共产党以及主张社会主义的组织与学者保持经常联系。
(2)《消息报》
这份1917年创办的著名报纸,在苏联解体后改为独立报纸,沿用原来的名称和创办日期,但是报头旁边原有的荣获几枚勋章的图案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全已去除。改制后的办报人为“消息报新闻工作者集体”,全社职工都是报纸的股东。后来国家控股的卢克伊尔石油公司买下了该报41%的股份,由于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报纸的运营比较正常。该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知识界、文化界,期发行量23.45万份。
(3)《劳动报》
原来是工会中央理事会的机关报,1921年创办。苏联解体后名义上属于独立工会联合会,但由编辑部集体经营,业务独立,主要靠广告收入支持办报,另外还有出版社和其他商业活动。目前受控于天然气工业公司。报纸仍侧重于报道劳动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情况和问题,宣称要反映他们的情绪,为他们伸张正义,捍卫工人阶级和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每日发行100多万份。
(4)《共青团真理报》
这是1925年创办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苏联解体后成为报社集体经营的企业,以后被“奥内克西姆”银行控股。该报除了名称未变外,内容和形式都与过去大不相同,除了青少年以外,还扩展到其他各方面读者。目前发行量79.6万份。
3. 简述《真理报》在十月革命前两个阶段的情况以及它在俄国革命运动中的重大贡献。
【答案】(1)《真理报》在十月革命前两个阶段的情况
①在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真理报》于1912年5月5日(俄历4月22日)在彼得堡问世。1912年9月,斯大林获释回到彼得堡,重新参与《真理报》工作,并被任命为主编。但总的说来,《真理报》的工作一直是在列宁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列宁虽然侨居国外,但是有关报纸的一切问题,如宣传目标和策略的制定,编辑人员的变动,各种副刊、专栏的设定与改进,他都亲自过问并认真审定。此外他还为报纸撰稿,几乎每天一篇。
②1913年11月,布尔什维克通过《真理报》在彼得堡发动了有10万工人参加的大罢工,奥布哈夫工厂的罢工斗争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在组织工人斗争时,《真理报》告诉工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斗争方式,怎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些话不能讲得过分明白,以免遭致敌人的镇压,于是编辑部往往采取灵活的策略,用暗示的方法与工人沟通。例如,当《真理报》提到“1905年的全部的不折不扣的要求”时,工人们便懂得这是指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布尔什维克提出的推翻沙皇制度,成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他们就会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③《真理报》在经济上全靠工人们的捐款维持。工人们除了为它募款、捐款外,还为它提供稿件,组织订阅,扩大发行。《真理报》通常每日印刷4万份,个别日子出10-13万份。一份报纸往往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读,而是几十个人共同阅读。它的读者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是当时俄国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
(2)《真理报》在俄国革命中的贡献
①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根据党中央通过的《策略任务》的决议,《真理报》旗帜鲜明地向劳动群众指出:临时政府是地主和资本家的政府,它正在反对革命,继续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报纸反复说明:二月革命虽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离革命的全面胜利还差得很远。因为政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人民仍然得不到和平、土地和面包。要想取得革命的真正胜利,就必须前进一步,把政权交归苏维埃。《真理报》还发表大量论文和文章,谴责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投降主义立场及其与临时政府合作的主张,指出这种主张是非常有害的。
②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
1917年4月3日(俄历)列宁回到俄国,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作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后来又在另一次会议上重述了这个报告的大纲,这就是有名的《四月提纲》。这个提纲回答了革命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在临时政府问题上,列宁考虑到当时的客观现实,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的口号。《真理报》在4月7日以显著版面发表了《四月提纲》,其他布尔什维克报纸也都作了转载。资产阶级和妥协派报纸对这一提纲十分恼怒,大肆攻击。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对《提纲》是否现实表示怀疑。面对这一情况,《真理报》作了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它一面广泛发表各地工人反击和指责资产阶级和妥协派的报道,一面连续刊登列宁进一步阐述该《提纲》的文章。报纸还大力报道各地学习《提纲》的体会和支持《提纲》的行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1917年4月24日(俄历)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丁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各项基本问题。列宁在会议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四月提纲》的原则,并且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日号作为党的最近任务。《真理报》广泛报道了四月会议的精神,发表详细的工作报告,把列宁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作为报纸的宣传中心。为了把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从苏维埃政权中驱逐出去,使苏维埃真正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固的阵地,《真理报》于5月倡导并发起“改选苏维埃代表”的群众活动。报纸刊登了党中央关于《改选苏维埃代表的章程》,彼得格勒等地按照这个章程改选了苏维埃代表以后,报纸立即作了报道,从而加速了苏维埃改组的进程。为了加强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④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1917年7月,顽固推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前线战败,引起民众极大愤慨。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被反动军队打死打伤400余人。“七月事件”之后,俄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那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己无法继续。这时候布尔什维克秘密召开了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全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4. 简略叙述意大利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
【答案】意大利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如下:
(1)在新闻事业中,新政府颁布了新闻法,限制和打击反对派报纸。依据此法,意大利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