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编辑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核对法
【答案】核对法是指新闻编辑借助有关资料,发现和纠正稿件中的事实差错的改稿方法。它是新闻编辑修改稿件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编辑在修改稿件时需要针对自己拿不准的问题,找到相关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进行核对。采用核对法改稿,对所用的资料有以下三点要求:①所用的资料要有权威性; ②所用的资料是最新发布的; ③所用的资料是直接的,而非转抄来的。
2. 副题
【答案】副题是指主题的辅助题,卞要用来补充、解释和证明卞题,通常位于主题之后。副题又称子题、副标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副题一般宜作实题,不作虚题,字数和行数可比引题更多一些。重要信息较多的新闻,副题可以作成短行的多层题,通常称之为“副题组”。消息和通讯的标题都可以有副题,但消息副题的前面不用破折号,而通讯副题的前面要用破折号。使用副题的情况包括:如果主题无法概括新闻中重要的信息,就应借助副题予以补充。如果主题就实论虚,不提供具体事实,受众易觉空泛,就应借助副题予以证明。
3. 分题
【答案】分题是指穿插在新闻稿件中、对每个部分的主题进行概括的辅题,又称小标题或插题。分题一般用于篇幅较长的新闻中,既是对新闻卞标题的补充,又打破了长稿视觉上的冗长沉闷,美化了报纸版面。分题可实可虚,文字以简短为主。有时为了突出文中的精彩之处,也可加以变通。从平衡、美观的角度考虑,每个分题所辖文字和段落不宜差距过大。同时,为了增强整体感,避免凌乱,分题的表现形式也应大体相似,即虚与实、长与短、文言与口语等相对的表现手段,以不错杂在一起为宜。消息和通讯都可使用分题,又以通讯为多。
4.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答案】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是指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占位作出决策的活动。它实际就是要发现那些信息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为某种媒介产品创造出市场需求的受众群体,以便针对这种需求进行产品决策。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媒介发展的速度极快,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由“大众”变为“小众”(或称“分众”)、由“广播”变为“窄播”的转型时期,一家媒介覆盖全体受众己经不再可能实现,每一媒介都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受众。
5. 垂直式版面
【答案】垂直式版面是最古老的版面形式,曾长期统治美国报纸的版面,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垂直式版面的主要特点是:(l}标题与正文都是按基本栏排列,版面纵向分隔,整齐、有次序,但缺少变化; (2}稿件的重要性主要是通过标题的行数区分,而不是标题的长度(栏数)区分; (3)很少采用图片,版面修饰少,版面语言贫乏,版面设计对内容的表现力较差。
6. 报道策划
相关试题:新闻策划(暨南大学2010, 2005研; 西南大学2007研; 云南大学2005, 2004研; 厦门大学2003研)
【答案】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它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决策、报道方案设计、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
7. 报纸版面
【答案】版面是各类稿件在媒体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媒体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媒体视觉形象的载体。作为用户第一接触的对象,媒介版面对于读者、对于媒介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媒介版面既是传递新闻信J 息的最佳载体,又是媒介赢得用户的利器。
8. 版心
【答案】版心是指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通常说的报纸的版面容量主要是指版心的容量。报纸版面的先期设计中,除了要选择报型,还要设计版心,即使是同样报型的报纸,周围留的空白也可以不一样多,版心的大小也会因此不同。版心对于版面编辑的意义在十它规定了版面上容纳图片与稿件的总体篇幅,版面编辑选择稿件与修改和配置稿件时都要以这个容量为基准。
9. 通栏标题
【答案】通栏标题是指书籍报刊上自左至右或自上而下贯通整个版面不分栏的大标题,这是标题中的“龙头老大”,强势作用至为显著,不可滥用。美国《华尔街日报》至今仅出现过3次通栏标题,分别用于报道珍珠港事件、海湾战争和“9·11" 事件,可见使用之慎重。
10.图饰
【答案】图饰是指报纸版面的一种装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二、简答题
11.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
【答案】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版面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这一方式能够对视觉构成强烈的刺激,国外有学者称之为“拳击式示现”。
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对报纸重视图片的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了电视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于是照片在报纸版面上多起来、大起来,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1982年美国诞生了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CUSAToday ),在版面上大量采用大幅的彩色照片,而且每天出版整版的彩色天气预报示意图,以一种“快餐式”报纸的活泼新颖的形象在西方报坛独树一帜。
国外的一些报纸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编排方式。中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青年报》。该报将版面确定为浓重型,有些重要的正文和标题增加色块,配以底纹,形成黑白灰的强烈反差; 新闻照片增多加大; 稿件之间用黑粗直线分割,淘汰花边花纹。这些编排元素变革的结构,一改版面视觉形象,造就了“浓眉大眼”的独特风格,能够引起读者的无意注意和视觉兴奋。该报改为大报后,依旧保持了这种色调浓重的编排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令人压抑和虚张声势等负面效应。因此,对这一编排方式的使用应慎重。
12.新闻编辑工作的当代性特点。
【答案】新闻编辑工作发展到当代,其性质和过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编辑环境、编辑取向以至编辑工具方面却显示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1)编辑环境复杂化
编辑环境是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当今时代,编辑环境充满了变数,出现了更为错综复杂的局面:
①从国际上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同时,国际产业结构加速重组,产业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代科学技术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流通、组织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②从国内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另一方面,中国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现阶段既是一个逐步走向辉煌的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和困难丛生的时期。人们面临着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
③与社会环境一样,人类的生态环境也今非昔比。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粮食短缺,能源枯竭,资源医乏,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环保报道热”已见端倪。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