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27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庖丁解牛出自_______。

【答案】《庄子·养生主》

【解析】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2. “谈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出自_______的散曲。

【答案】王和卿

【解析】“谈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出自元代王和卿的散曲〔仙侣·醉中天)《咏大蝴蝶》。此曲用语夸张,构思奇特,极具滑稽诙谐之趣。

3. 明末“姑苏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选取四十篇作品编成话本小说选集《_______》。

【答案】今古奇观

【解析】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夕者,见“与“二拍”共200种,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4. “元诗四大家”是指_______、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答案】虞集

【解析】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侯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5. “六义”中_______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赋、比、兴

【解析】“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6. 杨龙友是清代传奇中《________》的人物形象

【答案】桃花扇

【解析】《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它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亡国的短暂历史过程,描绘出明清易代时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作品着重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的形象,满腔热忱地赞扬他们

心系国家安危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

7. _______创作了著名的《水经注》。

【答案】郦道元

【解析】《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8. 《论衡》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王充

【解析】《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所作,它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作者在其中充分利用科学知识为武器,批判了当时社会盛行的天人感应说和谶纬迷信。

9.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揭露“清官”之恶的是《_______》。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刘鹗的《老残游记》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社会现实。书中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似“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小雅”中的_______。

【答案】《诗经·小雅·采薇》

【解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小雅·采薇》里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离开故乡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今回想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时间,他经历了什么己经尽在不言中了。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_______一书。

【答案】《论语》

【解析】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喻栋梁之材。凋,凋谢。意思是年岁最寒冷的时候,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谢的道理。

12.李清照提出“______________”的词创作主张。

【答案】别是一家

【解析】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别是一家”的主张,鲜明地表达了词作应“协音律,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观点。

二、简答题

13.简述《诗经》六义的含义。

【答案】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称作“六义”。“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三类;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于法。

(1)风、雅、颂

《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音乐曲调,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较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2)赋、比、兴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4.简述《汉书》的文章风格。

【答案】(1)《汉书》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其又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单独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2)《汉书》的文章风格

①典雅醇正

《汉书》重于《尔雅》之文,多收录各种经术文章和辞赋,倾向于文献的保存,崇尚辞藻,语言典雅纯正。

②谨严整饬

《汉书》的行文以结构谨严工练,工整细致见长,组织严密,颇具雍雅之风。

③古奥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