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世界史题库

问题:

[单选]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空投原子弹,当天即造成约8万人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这()。

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自然科学的一次大综合。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质能关系有直接关系。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质能关系有直接关系。与二战中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有直接关系。

问题:

[单选]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伽利略。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

问题:

[单选] “他是量子力学之父。虽然他对此理论后来的发展没有起什么作用,但是若把他的名次排得太靠后是不公正的。他所做的起始突破非常重要,使人们在思想上摆脱了先前的错误观念。因此他的继承人才能创立出今天这样完美的学说。”下列有关此“学说”的表述,错误的是()。

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问题:

[单选] 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教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

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

问题:

[单选]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信仰即可得救”。“人是万物的尺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法治取代人治”。

问题:

[单选]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问题:

[单选]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问题:

[单选]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问题:

[单选]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美元贬值。计划指导。减耕减产。以工代赈。

问题:

[单选]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