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据统计,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在中国经营成功的外资企业和华资企业每年回收他们资本投资最初市场价值的只有10%或者略多一点。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限制了市场消费。B.民族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清政府顽固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问题:
[单选] 1929年到1933年,中国垦业银行、中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东莱银行等众多银行纷纷自北京、天津等地迁至上海。这反映出()
A.日本入侵京津冲击当地金融业。B.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C.经济危机促进金融业战略调整。D.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
问题:
[单选] 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
问题:
[单选] 193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度为14.1亿元,到1945年8月增加到5569亿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纸币增长。这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
努力增强国统区人民的购买力。通过货币增发贬值应对战时危机。力图摆脱英美等国对华的控制。试图扰乱抗日根据地的金融秩序。
问题:
[单选] 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近年用外国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这说明了()
A.棉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
问题:
[单选] 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
问题:
[单选] 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期曾上书李鸿章,赞赏李等洋务派“育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先后辉映”。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社会有识之士认可洋务运动。B.孙中山肯定洋务运动全面改革。C.洋务派的活动引发社会变革。D.中国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问题:
[单选]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问题:
[单选] 李鸿章在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问题:
[单选]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