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问题:

[单选] 1972年以后,以毛泽东、周恩来批准的“四三方案”为中心,我国投资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B.外交形势的转变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开。D.中国现代化工业业体系初步建成。

问题:

[单选]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问题:

[单选] 柏拉图曾描述雅典:“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这说明雅典()

A.实现了全体雅典人的政治平等。B.直接民主导致了国家的动荡。C.极端民主使国家缺乏有序管理。D.是一个完全没有政府的国家。

问题:

[单选] 一条商船从欧洲某港口扬帆,6个月后抵达珠江口,停留近半年时间,又花了6个月才返;母港,装回28.8万公斤的茶叶,另有锡、丝、瓷器等物品,均以高义高价出售出。这种情况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A.十字军东征时。B.哥伦布抵达美洲时。C.法国大革命的前夕。D.甲午战争爆发前夕。

问题:

[单选] 马克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

问题:

[单选] 19C60年代到20C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问题:

[单选]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问题:

[单选] 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A.追求社会和谐。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C.反对垄断。D.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问题:

[单选]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