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问题:
[单选] 拖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它表明当时()
A.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C.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政府成为“总资本家”。
问题:
[单选]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问题:
[单选]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君主。议会。内阁。最高法院。
问题:
[单选] 18世纪,英国人常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这表明()
A.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B.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C.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D.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
问题:
[单选] 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问题:
[单选]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问题:
[单选]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问题:
[单选]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问题:
[单选]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是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