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

A.主张因行称义。B.否定神学。C.倡导人性解放。D.宣扬因信称义。

问题:

[单选] 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约各国主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皇承认。此事件对近代欧洲政治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C.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问题:

[单选] “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文中的“它”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

问题:

[单选] 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问题:

[单选]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问题:

[单选] 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问题:

[单选]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A.否定行为的重要。B.主张因信称义。C.抨击教皇和教会。D.强调因行称义。

问题:

[单选] 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材料表明恩格斯的观点是()

A.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肯定加尔文的改革。B.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否定加尔文的改革。C.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在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上是一致的。D.加尔文孕育的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问题:

[单选] 如何更好地治国安邦,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中外思想家有的提倡“仁政”学说,有的提出“正君心”,有的主张“三权分立”。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孟子②朱熹③陆九渊④孟德斯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D.②③④。

问题:

[单选] 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