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问题:
[单选] 《圣经》有言:“死亡和税收,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件事。”这表明()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B.税收是一种“必要的恶”。C.《圣经》认为教皇应该大量出售“赎罪券”。D.政府应提高税收。
问题:
[单选] 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这说明宗教改革的内在要求是()
A.取消教会的权威。B.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C.否定君主专制权威。D.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
问题:
[单选]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A.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B.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C.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D.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问题:
[单选] 在马丁·路德看来,“真正的基督徒是个勇士,他仅以上帝将信仰恩赐于世人这一信念做武器,进行着艰苦的获得拯救的探索。”下列现象没有受到其影响的是()
A.德意志宗教改革。B.薄伽丘发表《十日谈》。C.加尔文宗教改革。D.英国宗教改革。
问题:
[单选] 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问题:
[单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材料()
A.否定了《圣经》的权威。B.与加尔文教思想相背离。C.强调精神的自由。D.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问题:
[单选]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材料中“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圣经至上,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人民主权。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王权至上。
问题:
[单选] 约翰·威克里夫坚信“圣经是信心的基本”,最终于1382年完成了英文版《圣经》全集译制。此举()
标志着新教诞生。推广了民族语言。确立了君主专制。加速了殖民扩张。
问题:
[单选] “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A.宣扬因行称义。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C.创立新教教派。D.否定教皇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