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

问题:

[单选] 宗正是中国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秦九卿之一。清朝宗人府,主要负责皇族的户口,维系皇族血脉的纯正,管理皇族的事情,服务对象是皇室家族。这反映出()

A.宗正不属于法定中央机构。B.宗人府取代了礼部的职能。C.皇权至高无上。D.“家天下”的政治色彩。

问题:

[单选] 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治粟内史。

问题:

[单选] 《史记》上说秦始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造成秦始皇如此行为的根本原因是()

A.秦始皇个人性格使然。B.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C.秦朝律例的规定导致。D.法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问题:

[单选]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B.唐三省六部制。C.宋二府三司制。D.元一省制。

问题:

[单选]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问题:

[单选] 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A.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

问题:

[单选]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问题:

[单选]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问题:

[单选]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