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B.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D.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问题:
[单选]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问题:
[单选] 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
A.三公九卿制。B.推行郡县制。C.土地私有制。D.统一了货币。
问题:
[单选] “(秦始皇)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使后无战攻之患。”材料中的“计谋”是指()
A.全面推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继续沿用分封制。D.修建驰道、直道。
问题:
[单选] 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武将纂权。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
问题:
[单选]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问题:
[单选]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问题:
[单选]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由此可知秦国立法()
A.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B.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C.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D.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
问题:
[单选]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①秦代设郡县②唐代“三省”的设置③元代推行行省制④明代设内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问题:
[单选]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A.皇帝制度。B.郡县制。C.封国制。D.行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