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通高考题库>高考历史题库

问题:

[单选]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据此可知()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问题:

[单选]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明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

问题:

[单选]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问题:

[单选] 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末新政的实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问题:

[单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立法服从于政治。行政服从于司法。从人治走向法治。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问题:

[单选]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抨击尊孔复古。抨击军阀统治。提倡科学精神。提倡民生主义。

问题:

[单选]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问题:

[单选] 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问题:

[单选]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问题:

[单选]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