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管理(医学高级)题库>流行病学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地为了解新研制的流感气雾免疫制剂的效果,在本地随机确定5000人接种疫苗。另外5000人不接种该疫苗作为对照,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前者50人发病,后者500人发病,则该疫苗的保护率为()

A.10%。10。2.7%。90%。以上都不对。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地乙肝发病率通常在4%左右,为降低该地区乙肝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拟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已知该疫苗的效果指数为10。通过疫苗的接种,可望使该地乙肝发病率下降()

A.0.4%。1.6%。4.0%。1.0%。3.6%。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市某单位有职工300人,2000年8月26日~9月1日7天内发生痢疾80人,发病高峰在后3天,但9月3日尚有2例发生,后经医疗机构确认为细菌性痢疾,并上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12小时内派人前往该单位,对患者的接触物品、餐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患者住院治疗后,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派人前往该单位实施的措施属于()

A.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及时消毒。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市某单位有职工300人,2000年8月26日~9月1日7天内发生痢疾80人,发病高峰在后3天,但9月3日尚有2例发生,后经医疗机构确认为细菌性痢疾,并上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12小时内派人前往该单位,对患者的接触物品、餐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根据上述病例的分布情况,下述推论可能性最大的是()

A.这是由于痢疾的持续传播引起的最终流行。痢疾的发病率是季节性升高的。这是一次经食物和水源传播引起的痢疾大流行。持续暴露于受污染的饮用水从而造成了上述的流行。短时间内大量人口暴露于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引起的痢疾暴发,继之接触传播。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乡有人口2万人约5000户,欲以户为单位抽其中2000人进行某病的调查本次抽样中间隔的户数是()

A.20。10。5。2。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乡有人口2万人约5000户,欲以户为单位抽其中2000人进行某病的调查若按该乡家庭人口登记名册,随机抽取第1户,随后每间隔几户,再抽取,对被抽到的家庭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多级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简单抽样。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乡有人口2万人约5000户,欲以户为单位抽其中2000人进行某病的调查该研究的抽样比是()

A.1/20。1/10。1/5。1/2。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镇共有52500人,全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其中14300名吸烟者中有310人发生脑卒中。该研究属于()

A.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生态学研究。社区实验。现场实验。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美国BostonVincent纪念医院妇产科医师Herbst注意到:于1966-1969年间该院诊断了7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病例,这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且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中。为详细了解这些病例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以及她们的母亲在妊娠期的情况。Herbst将1969年Boston另一所医院发生的一个阴道透明细胞癌的20岁女子也包括在内。这样8个病例,每个病例配4个非该病患者作对照。要求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5天的女婴作为对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近者为对照。对病例、对照以及她们的母亲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对8个病例与32个对照的研究,Herbst等做出结论,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己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以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该研究说明()

A.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的研究。队列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实验研究提高了研究效率。现况研究可证实病因线索。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美国BostonVincent纪念医院妇产科医师Herbst注意到:于1966-1969年间该院诊断了7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病例,这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且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中。为详细了解这些病例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以及她们的母亲在妊娠期的情况。Herbst将1969年Boston另一所医院发生的一个阴道透明细胞癌的20岁女子也包括在内。这样8个病例,每个病例配4个非该病患者作对照。要求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5天的女婴作为对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近者为对照。对病例、对照以及她们的母亲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对8个病例与32个对照的研究,Herbst等做出结论,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己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以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该研究采用()

A.不匹配设计。1∶1匹配设计。1∶5匹配设计。1∶4匹配设计。成组匹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