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3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8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44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54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感知

【答案】城市感知是指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不同印象。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在城市里居住时间长的人与从农村或较小市、镇来大城市的人则会感到城市烦躁、忙碌,过于紧张; 也有人虽然感到不习惯,但又感到好奇,能够逐渐适应。

2. 旅游业

【答案】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二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①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②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③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3. 现代农业

【答案】现代农业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4. 城市系统

【答案】城市系统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成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在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信息流的交换。城市系统内,大小城市之间还有等级从属及职能联系的关系,它们是人、中、小有规律的排列与组合。

5. 人地相关论

【答案】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6. 第五产业

【答案】第五产业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①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 ②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 ③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演、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7. 麦金德

【答案】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的地理枢纽》、《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等

8. 城市金字塔

【答案】城市金字塔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再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化动的关系用图表现出来。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城市金字塔提供了一种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方法,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省区或不同时段的城市规模等进行分析。

9. 人文地理学

【答案】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 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10.政治地理单元

【答案】政治地理单元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可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的,即具有确定的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等); 二是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地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洲、县、市等)。

二、简答题

11.举例说明语言传播现象

【答案】语言传播是复杂的、缓慢的、取代的。它有外延性、连续性、层序性、符合性、竞争性、演化性、阶层性。以英语的产生和发展为例。

英语起源于五世纪,居住于丹麦、德国北部的日耳曼人部族。英国的大不列颠岛,最早是外来伊比利亚人带去的伊比利亚语,到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进入该岛,取代了伊比利亚人,也取代了伊比利亚语。到公元5世纪,日德兰半岛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所形成的英语取代了凯尔特语。之后,英语取代了凯尔特语,占据了大不列颠岛,

近代,随着大英帝国的发展,英国人向其殖民地大量移民,向国外扩散。如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开始在大西洋的沿海地区,随着人数的增加,对印地安人采取驱赶、屠杀的办法缩小印地安人的居住地区与语言区,扩大英国人殖民范围与英语区。

从1607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登陆建立殖民地和1620年“五月花号”移民到达马萨诸塞洲以后,在约300年内,英语就从大西洋岸扩散到太平洋岸。在美国除少数孤立的保留地居住着印地安人和使用印地安语言外,基本都使用英语,其面积等于英国本国的38倍,使用英语的人数也等于英国的4.5倍。而且英语还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成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2.分析说明环境感觉、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关系。

【答案】(1)环境知觉和环境感觉都是对地理环境作用于人们的分析器官所引起的认识过程 ①环境感觉只是反映地理环境的个别属性

②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反映地理环境的总体属性以及个别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

(2)环境感觉是环境知觉的基础

环境知觉是各种环境感觉相互联系和有机结合的产物。不同的人对地理环境的知觉程度存在着差异,这决定与人们对地理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主要同个人的认识属性、获取信息的环境性质以及个人在环境获得信息的方式等因素有关。

(3)环境认知是在环境知觉基础上人们对环境信息再现后大脑的认识

环境认知是人们对地理环境再现的一种形态,当人们对以前识记的地理环境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仍能认识,从而经过进一步分析思考后能够作出知觉判断。

环境认知是在环境知觉的基础上建立的,强调以往感知过的环境刺激再现大脑的再认识。知觉和认知具有互相发现和补充的机制。

13.论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答案】(1)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世界被看作一个市场,在不同国家寻求同质的细分市场,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采用标准化的经销组合。驱使企业全球化的动因:

①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得世界统一市场加速形成,尤其是由于国家之间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使各个国家的市场日益变成全球市场。

②人们在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等方面日益接近,以致全球变成了一个共同的消费市场。 ③技术环境的改善使全球市场信息的传递和标准化产品的设计、生产称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