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高尔基复合体。

【答案】高尔基复合体又称高尔基体,意大利科学家

分拣和转运的中心,还具有合成多糖的功能。

2. 物种。

【答案】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

类群。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 配子体。

【答案】配子体是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的、具有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4. 联会复合体。

【答案】联会复合体是指配对染色体之间的特殊结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在减数分裂中有使两个染色体紧密靠拢的作用。

5. 人工流产。

【答案】人工流产是指在避孕失败后不得已而采取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措施。

6. 异染色质。

【答案】异染色质是指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约有10%在整个间期仍然保持压缩状态的染色质。异染色质在分裂期和间期的着色力相同。当用标记的尿嘧啶作为细胞合成RNA 的前体,然后进行细胞固定、切片和放射自显影分析,发现异染色质不能被标记,表明它们可能没有转录活性。不过,有证据表明某些基因位于异染色质区。另外也并非所有无活性的基因和不转录的DNA 区,都是异染色质区。

7. 测交。

【答案】测交是指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

8. 不完全花。

【答案】不完全花是指缺乏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例如:黄瓜。

的基因型。 在1898年发现,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一系列扁平膜囊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是蛋白质加工、贮存、

二、简答题

9. 你怎样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使自然界生物群落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演替是人类明智的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最成熟、最稳定的状态,包括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它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抗外界干扰能力也最强。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干扰超过了一定限度,调节就会失去作用,生态系统就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即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甚至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失调的初期往往不易被人类所觉察,但一旦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因此,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要注意生态效益,以便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能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

10.多肽链在疏水环境还是亲水环境更容易形成螺旋?为什么?

【答案】由于稳定螺旋的力是氢键,那么在疏水环境中很少有极性基团干扰氢键的形成,而在亲水环境中则存在较多的极性基团或极性分子,它们能够干扰螺旋中的氢键使之变得不稳定。所以多肽链片段在疏水环境中更利于螺旋的形成。

11.简述人体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方式。

【答案】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有以下方式: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粘膜。皮肤表面的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真皮、溶菌酶都能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侵犯人体的病原体,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局灶性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和干扰素。

1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1)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由膜包围的细胞核。细胞的形态结构较简单,内

含有细胞质和类核,外面包有质膜,多数在质膜外还有一层硬的细胞壁,使细胞保持了一定形状。

(2)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细胞内由膜把细胞分成了许多功能区。最明显的是含有单位膜包围的细胞核,还有原核细胞所没有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

13.简述反射弧的组成。

【答案】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它必须由若干神经元按一定形式连接、配合才能完成。反射弧是进行反射的神经结构,是指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一个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及突触连接)、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环节。

14.简述全球变暖的影响。

【答案】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1)全球变暖的影响如下

地球温度升高首先会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海平面只要升高50cm 就将使5000万至1亿人口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淹没一些岛屿,扩大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等。

地球变暖还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也有重要影响

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

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约20cm ,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⑤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三、论述题

15.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试预测该种群增长的前景,为什么?假如不加以人为的干扰,羊群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答案】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在环境负荷量的影响下,该种群増长曲线为S 型。呈逻辑斯蒂增长

,种群増长;N=K,种群稳定;种群下降。

(1)适应期:初入新环境需要时间来适应环境,种群増长较缓慢。

(2)对数期:适应环境后,种群的个体数还很少,在食物和空间等生存条件均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个体发挥生殖潜能,个体数以指数方式快速増加,种群增长加速。

(3)减速期:个体数逐渐増多,由于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限制和环境阻力的增加,种群増长速率逐渐趋缓。

(4)平衡期:个体数达到最大,维持在环境所能支持的环境负荷量上下,此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维持一定。

图 种群S 型增长曲线

一种生物进入新栖息地,首先经过种群建立和种群增长,增长过程“J”型和“S”型或呈现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