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 )是张仲景的论著,开后世力一剂学的先河。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本草纲目》

D. 《千金要方》

【答案】A

【解析】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他总结和创制的二百余种处方,贯彻了“理(医学理论)、法(治疗原则)、方(处方)、药(用药)”一致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

2. “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郑和所率的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的( )。

A. 索马里和肯尼亚

B.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C. 埃及

D. 南非

【答案】A

【解析】郑和所率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镇)出发,经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和斯里兰卡,到达印度西岸,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原先秦、越、燕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都是在( )的基础上又大规模修葺过。

A. 两汉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D

【解析】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因靠近北部边界,更重视长城防务,用大量物力、人力、财力,修筑长城达一万二千一七百余里。一些著名将领如戚继光、谭纶等曾负责长城防务,督兵修建长城。今天我们看到的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都是由戚继光监修的,其中包括了天津黄

崖关长城、河北滦平金山岭长城、北京密云古北口长城、怀柔慕田峪长城、延庆八达岭长城等。

4. 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以“苏州四大名园”最富盛名,包括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和( )。

A. 个园

B. 留园

C. 何园

D. 寄畅园

【答案】B

【解析】苏州至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二百多座,因而被称为“园林之城”。其中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最负盛名,合称“苏州四大名园”。

5.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出( )。

A. 《论语》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答案】D

【解析】该句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6. 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 )。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重阳节

【答案】D

【解析】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野外登高赏景,有的地方还要出门去探望嫁出去的女儿。一旦登高望远,不免感怀思亲,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英少一人。”

7. 下令“破釜沉舟”的我国古代将领是:( )。

A. 勾践

B. 曹操

C. 项羽

D. 周瑜

【答案】C

【解析】项籍,字羽,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在巨鹿之战中他背水扎营,然后破釜沉舟,以断绝士兵们的后路,激发士兵们的勇气,士兵为了生存果然奋勇杀敌,以少胜多。

8. 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的著作是( )。

A. 《农政全书》

B. 《农书》

C. 《齐民要术》

D. 《泪胜之书》

【答案】A

【解析】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规模宏大,达70万字,60卷,内容涉及农业耕作、土地开垦、水利建设、食品制造、果树技艺等众多方面,尤以系统而集中地叙述了屯垦、水利工程和备荒为一大特色,是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的全面总结。

9. 李自诗《哭晃衡》中的晃衡指的是(_____)。

A. 空海

B. 鉴真

C. 阿倍仲麻吕

D. 吉备真备

【答案】C

【解析】阿倍仲麻吕中间曾渡海回国,临行前唐玄宗、王维赋诗送行,中途遇险而还,李白以为他遇难,作《哭晃衡》一首,诗曰:“旧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成为中日友好的千占绝唱。

10.从( )朝起,国子监开始成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它本身又是最高学府。

A. 隋

B. 唐

C. 汉

D. 宋

【答案】A

【解析】隋朝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到清代时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